安撫了老拉麥,孔毓良繼續說他的正姓氏。
這在孔毓良來看,絕對是一件潑天大事。
正姓氏,是他的老祖宗的一個原則的光明正大應用,那個原則就是名正言順。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行,所以正名是根基性的功夫。
他對老祖宗孔夫子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處處都想效法他的行跡。
可是,到了後世,時過境遷,人心不古,哪裡有他需要的條件啊。
別說做了,就是嘴上偶然提提,也招致一些人強烈反彈。
沒有想到,加入探險隊,他也撈到一個機會,真正的給各個古老的家族正名。
他可是一天到晚都在心中偷著樂的。
這是幹好,他的名聲,絕對不會低於他的老祖宗孔夫子。
他也不求多高,能與老祖宗比肩,他就高興得死去活來的。
嗐,也別比肩了,能當孔氏們聽的第二人,他就知足。
以後人人見了他,都是一鞠躬,尊稱他一句孔老二,他該是多麼榮耀。
儘管老二這個稱號在世俗人群眼中不是好鳥,他卻甘之如飴。
孔毓良興致正濃,侃性大發,此時不侃,更待何時?
“透過老城主一家的毫無規律,大家都看到了他們一團糟的情況了吧?可見正姓氏這個任務說起來容易,幹起來卻毫無基礎!
“可是這個事情是婚姻制度的基礎,也是一個有序社會的基礎,本老頭兒的老祖宗提出的名正言順的理念,也是要求一個家族要想長久立於世間,必須有一個姓氏作為根基,於是,儘管困難重重,本老頭兒還是迎著困難上了!我們這支探險隊幹什麼來了,不就是克服困難來了嗎?
“於是,我就制定了正姓氏的原則,一切從頭幹起!
“首先是從現在這些結婚的男子開始正姓氏,就是給他們找到並固定一個正式的家族名字,從他這一輩份開始,以後世世代代永遠不變!
“至於從他往上的那些輩份,願意隨著,也可以;不願意改變,那就隨便,不做強行限制,反正那些人,一旦死球,就斷子絕孫了,屬騾子的。
“當然這次雖然動作很大,還是初始階段,只是這四百新婚夫婦。
“以後凡是新婚夫婦,都要必須首先正姓氏,可以自己的家族主動做;否則的話,就由媒婆主導強制做。
“這個原則確定以後,就是如何決定一個人的姓氏了。
“你們不要以為這事容易,其實很不容易!
“你們覺得容易,那是因為你們都有現成的了,老祖宗姓什麼,你們姓什麼,當然容易。
“如果你們的老祖宗沒有流傳下來一個,讓你們自己找一個試試?
“你們就會狗咬刺蝟,無處下嘴!
“可是這事在你們千難萬難,到我老頭兒手裡,就小菜一碟了。
“概括來說,不外幾種方式,來確定姓氏。
“第一個,就是根據居住地點,就地取材!
“比如依山而居的,就根據在山的位置命名。
“住在山頂的,就姓峰。
“住在山腰的,就姓坡。
“住在小山頂的,就姓梁。
“住在山腳的,就姓丘。
“住在山溝的,就姓谷。
“還有平地不願住,專門喜歡在懸崖峭壁棲身的,就姓崖。
“還有不願見陽光喜歡鑽山窟窿的,就姓洞。
“極為特殊的,山溝還不算,還要找山溝裡的地下溶洞,就姓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