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契機,擺在了百里良騮面前。
孔毓良不但是儒教的代表人物,還在這個地區的平民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奠基性的工作,所以聲望很高。
似乎他和三教九流的關係也不錯,可以起到一個橋樑作用,至少他具備了一種能夠提供緩衝作用的功能。
有這個在這個地方混了一百年多年的老頭兒,還一直很活躍,應給可以給約盟今後的建設提供不少幫助。
他也許能成為那種所謂的一本活字典吧,當然是我百里良騮專用。
有事沒事都可以翻開來看看,甚至可以開啟自動功能,讓他可以自動發聲,看到那些地方需要改進,就巴拉巴拉來一通。
當然不要太羅嗦。
太囉嗦的話,我可要以把這個功能給靜止掉。
嗯,這老頭兒,如果能收攬到自己麾下,為我所用,那必然不錯!
百里良騮看著那個老頭兒,不由得打起來主意。
尤其這個現實版的老頭兒,雖然一百二十八歲高齡,而看起來卻是一位實力派的翩翩大叔,拿出去裝門面,會增光不少。
一個當大領導的,發現和發揮自己轄區所有人的專長,是一門高階領導藝術,不可或缺。
要想收攏人心,得先和他套近乎。
要想套近乎,最快捷得辦法,就是和他嘮嗑兒。
於是,百里良騮一個有意為之,孔毓良一個非常樂意,一老一少就嘮嗑兒嘮得不亦樂乎了。
百里良騮:“看您這名字,似乎輩分挺高?”
孔毓良:“那是當然,第六十七輩,你說高不高?第六十六輩到七十五輩這十輩的用字我給你背一下: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看到了嗎?我就是毓字輩的。”
“哇!這毓字您不說,我還真不認識,它有什麼具體的特殊意義嗎?”
“有啊,當然有!
“你知道吧,一般的漢字起源於倉頡所造的漢字。
“根據後來的說文解字,說這個毓字有兩個字組成,左邊是一個人,一個大人,右邊也是一個人,一個小孩。
“左邊的大人是站立的,右邊的那個小孩兒是倒立的。
“左邊那個站立的大人,代表堂堂正正地作人,還要教右邊的小孩兒如何作人,怎樣長大成人。
“而右邊那個小孩是倒立的,代表他不懂事。
“哪怕那個倒立的小孩是頭上腳下不知道好歹,那個大人也要教育過來!
“你看看這不就是教育的本意嗎?
“我的那個毓字,就等於教育的育。
“這些你明白了吧?我是人如其名,做我的本分而已。
“過去做,現在做,將來繼續做!
“一直做下去,呵呵。”
孔毓良波瀾不驚但也頗為自豪地說。
見百里良騮在哪裡發呆,孔毓良又加了一句。
“更形象的是甲骨文,就是一個大人和一個倒立的小孩,栩栩如生。
“甲骨文比倉頡造字的時間應該還早,這更加證明了古人也是這個構思,才創造出這個毓字來的‘
“所以我說我要把教育一以貫之,一直持續下去。
“正是深體古人遺志的作法!”
百里良騮發呆,並不是不懂老頭兒的意思。
也不是不接受他的解釋。
他只是受到了啟發。
眼前出現一副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