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意味著儒家又要重新興起?
這老頭兒能夠感受到大家的反應,心中不禁暗暗得意。
表面上卻不動聲色,
原來這個戴綸巾,也是一項高階技術!
作為具體的一個技能,它要比穿戴其它的衣服更加要求技術水平高。
因此,具體的技術流派也就如同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一樣了。
這老頭兒實際上也不是特有天分,它的技術高人一籌的原因,就是一個因素。
他的年齡比其他人都大。
所以他的經驗多。
他施用的技術,就是分層固定法。
一共三個層次。
腦袋、頭髮、內罩,最後才是綸巾
操作的程式,先把頭髮固定在腦袋上。
然後把內罩固定在頭髮上。
最後把綸巾固定在內罩上。
這樣層層禁錮,三層合一,戴上去的綸巾,穩如泰山!
別說輕易不會在腦袋上到處亂串,就死八級大風也無法刮動它分毫。
這種戴帽子的牢固程度,更是讓道教玄空道長的戴帽子低水平望塵莫及。
所以,一塊小小的綸巾,實際蘊藏了太多的東西。
不過這些都是表面能看出來的,裡面還有什麼不被人知只有他自己知悉的東西,就難以猜測了。
而那個綸巾,別人大多都是裝樣子,看到一個舉得可裝裝相,就趨之若鶩,實際上啥內涵都沒有。
可是這個老頭兒,就不一樣了。
那就是一富有智慧的象徵。
別的不看,只要他搖動兩下鵝毛扇,一個別出心裁的主意就能蹦出來。
再看一眼,氣質又是一變。
變成了滿腹經綸。
自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他這個樣子。
就憑他這個樣子,雖然不能加分,但是在年齡的預估上,起碼也要加上十歲八歲的。
這樣一來,這個人就已經達到而立之年了。
可是聽了武凌霜的介紹,百里良騮才知道自己的眼光還是離敏銳差得太遠。
否則也不會覺得他只有三十郎當歲。
而武凌霜告訴他的這人的歲數是多少?
一百二十八歲!
整整差了一百歲。
這就不是一般的誤差了。
而是整個一個不著調,八不沾,十三不靠。
當然這事又不能全怪百里良騮,也怪這個孔毓良長得太不著調。
哪有一百二十八歲的人長得如同二十八歲?
這不是存心誤導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