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四一五章 下南洋到底為了啥(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一五章 下南洋到底為了啥(中) (1 / 3)

牛二等人不清楚皇帝要錢幹什麼,但卻想的明白,皇帝想要錢。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爪哇都督需要考慮黃淮地區的變革移民等問題?

當然不需要。

爪哇都督要考慮的,便是皇帝要錢的時候,自己能送上去,皇帝美滋滋,一高興,升一升。

正如歷史上幾十年後英國的“理藩院”來爪哇考察,得出的結論是“爪哇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土改”。

在土地問題之下的其餘問題,都是小問題。

種植園、香料丘、蔗部、糖廠,人頭稅,包稅制等等,都是次要問題。

土地問題就是個大麻煩。

而剩下的那些次要問題,一個也不小。

就拿最容易刺激到歸義軍的蔗部、甘蔗園、糖廠問題來說。

朝廷沒收了荷蘭人的甘蔗園、糖廠,肯定還是要承包出去的。總不能把好端端的甘蔗園拆了,分成小塊,搞小農經濟去種水稻吧?

那這問題就又來了。

承包糖廠蔗部的承包商,都是什麼樣的鳥人,別人或許感觸不深,但爪哇的歸義軍可真的是親身感受過。

雖說屁股決定腦袋,歸義軍已經從糖廠奴工,變為起義者,又變為被朝廷招安計程車兵,將來可能退役後成為“軍戶”,身份已經變了。

但是,要是蔗部糖廠和以前一個吊樣,只怕也有不少人會心生一些想法。

當年江南織工大罷工的時候,朝廷是怎麼處置的?按照“把持行市罪”定罪,嚴禁日後再出現齊行叫歇的情況。

朝廷向著誰?

將來承包糖廠的人和官府的關係近?還是糖廠做工的和官府關係近?

這也是個大問題。

因為爪哇人的村社制度,以及一年數熟的氣候,爪哇人並不願意去糖廠甘蔗園做工。不只是爪哇人這樣,也不是說大順人就勤勞,而是在大順,但凡有個十畝地、能一年三熟,誰會去甘蔗園砍甘蔗?

所以糖廠將來的主要工人,肯定還是福建廣東等地下南洋的人。加之一些技術工種,也都是華人挑大樑,缺了華人還真幹不下來。

荷蘭這邊,從1730年開始,便出現了蔗糖危機。生產相對過剩,賣不出去。

但是,伴隨著歐洲開戰、混戰開始、歐洲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奧斯坦德茶葉事件帶來的茶葉飛入尋常百姓家、咖啡的大規模普及、戰爭導致的軍需糖配給等等……

歷史上巴達維亞的紅溪慘案過後不久,就又迎來了一波蔗糖的高利潤期。

如果大順能夠接盤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市場遺產、加上強迫日本開關貿易增加的貿易量,蔗糖的反彈是可以預見的。

這種情況下,政策又該是怎樣的?

站在帝國主義的角度,不壓低華人僱工的待遇,蔗部承包商、大順皇室和勳貴們入股的貿易公司,怎麼和海地的法國黑奴競爭?怎麼和孟加拉的低種姓“兩腳牲口”競爭?

而且,既然朝廷鼓勵移民,又不肯多花錢,移民到了南洋,總得有事幹吧?總得乾點啥先吃上飯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