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情況和俄國不同,這一點從之前大順派人去瑞典送俘虜過程中搜集到的情報可以知曉。
如果說,俄國的政策取決於宮廷;瑞典的政策,誰當國王說話都和放屁差不多。
禮帽黨和便帽黨,兩黨的黨爭劇烈,而且代表著新興階級利益的親法派,勢力極大。
現如今瑞典國王無子,得從外面找人當王位繼承人。現在的繼承人是伊麗莎白的外甥,腓特烈的腦殘粉,將來的彼得三世。
彼得的能力很差,真要是他當了瑞典王儲,也壓不住黨爭。
或者將來換個人,也差不多。
哪怕歷史上成為瑞典王的,是腓特烈二世的親妹夫,那也沒阻擋瑞典對普魯士宣戰。
因為國王根本沒權,而且還是外來戶,怎麼可能鬥得過已經發展起來代表新興階級利益的政黨?
不過終究還是需要俄國在全面大勝之後,做出一些讓步,免得真鬧到兩家矛盾太大,倒逼著掌權的禮帽黨靠堅定的反俄和民粹宣傳來鞏固地位就好。
總之,就是要留個臺階。
順帶著,大順和瑞典之間還有密切的貿易合作,作為支援親中、親法的禮帽黨,劉鈺也得顧及一下,說幾句話。
之前他是對漢尼拔表示不會干涉瑞典的事,當然也要做到說話算話。不會干涉、不會調停,而是給出一個讓伊麗莎白可以接受的方案就好。
…………
政變之後、登基大典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大順使節團所暫居的緬希科夫公爵府,可謂是車水馬龍。
儼然已經成為除了冬宮之外的彼得堡的最熱鬧的地方。
法國大使、英國大使、奧地利大使、瑞典大使……紛至沓來。
表面上看,是劉鈺策劃了整場政變,並且給了伊麗莎白公主極大的幫助。
雖然大順和歐洲不一樣,劉鈺也不可能留在俄國成為俄國貴族,他也不應該接受一個俄國貴族的名分,但這並不妨礙人們認為劉鈺和伊麗莎白之間的關係很密切。
事實上,至今為止,兩人也就見了兩三次面,之前根本不認識。但沒人信。
各國使節團都在試探大順這邊是什麼意思,尤其是中法同盟的走向。很多人覺得,中法之間的同盟,是為了制約俄國的,之前俄法可是一直打來打去。
現在俄國的伊麗莎白女皇上臺,按說是親中派取得了勝利,但考慮到大順不可能參與歐洲的戰事,而且拉謝塔迪侯爵和伊麗莎白女皇之間的秘密關係也算不到什麼秘密,這是否意味著俄國的外交態度將會發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劉鈺和大部分大使都沒有什麼可說的,至於法國的拉謝塔迪侯爵,劉鈺更是直接表示,凡爾賽宮正在準備招待大順使節團,有什麼事他會去凡爾賽宮直接談。
不過,他還是熱情地款待了面色不太好的瑞典大使。
宴會之後,只剩下幾個核心人員的時候,瑞典大使立刻向劉鈺抱怨起來。
“侯爵大人,瑞典和中國之間,有著緊密的貿易關係與合作。現如今瑞典的東印度公司,不都已經改名為中國瑞典聯合貿易公司了嗎?”
“我們仍記得你們讓離鄉幾十年的戰俘從遙遠的中亞回到祖國的情誼,也記得貴國在外交上對瑞典的支援。”
“但是,這場政變……並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
瑞典大使說的很明白,瑞典支援俄國發生政變,但不支援政變的這麼順利。
他還打算著俄國政變政變又政變,好好亂上一段時間呢。
結果劉鈺直接搞了個一條龍服務,政局很快就穩定下來。
前線又傳來訊息,俄國人在維爾曼斯特蘭德取得大捷。現在冬天即將來臨,冬季不太可能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尤其是在芬蘭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
可是伊麗莎白女皇並沒有退兵的意思,看樣子是準備在明年繼續增兵,將戰爭進行到底。
法國人幫了這麼大的忙,覺得自己面子很大,提出了一個調停方案,直接被俄國新的樞密院否了。
女皇表示自己要將國家大事交給樞密院處置,再說這場戰爭是瑞典挑起的,可不是俄國挑起的,哪能說停就停?
法國人說話,俄國人不給面子。瑞典大使希望劉鈺出面說一說,如今彼得堡誰不知道,是大順這邊主導了這場政變,雖然沒有實質的證據、也雖然大順官方也一直表示那天的宴會純屬巧合,但沒人信。
瑞典大使本能地感覺到自己被坑了。
開戰之前,法國信誓旦旦,表示你只管幹!只要幹,我就給錢,給軍火。就算幹不贏,我來調停。
法國是老調停家了,俄土戰爭開打到最後,也是法國人出面調停。
歐洲霸主的面子,各國還是要給幾分的。
這幾乎算是全無後顧之憂了,結果一開打,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