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下南洋,根本不需要考慮俄國是否西進。
就南洋的荷蘭人那點勢力,海軍加陸戰隊就能包辦,陸軍幾大軍營的主力野戰軍團根本沒有參戰的機會。
讓俄國西進,主要還是為了逼死英國,至少把英國逼到孤立。如果能夠依據摧毀英國的潛力,面對分裂的歐洲,孤立的英國也是將來可以拉攏合作的物件。
英國是最煩人的,因為英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重視海軍,大順和歐洲相隔數萬裡,最膈應的就是海軍強國。
法國打仗是猛、普魯士打仗是兇,可關大順毛事?
歐陸出現一個強國,就意味著這個強國必須要維繫龐大的陸軍,海軍就得靠邊站。越強,越要大陸軍主義。
顯然削弱英國,是個絕佳的機會。
古人說,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英國現在就有個最大的弱點,漢諾威。使得英國無法做到無欲則剛,不得不損耗國力,捲入歐洲大陸的戰事。
而一旦捲入歐洲大陸的戰事,對此時的英國就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流血,也是最佳削弱英國的機會。
荷蘭是不想打仗,劉鈺要攛掇著他們打仗。
英國是不得不打仗,劉鈺就要搞出一個能把英國的血榨乾的外交局面。
英國國王首先是漢諾威選帝侯,然後才是英國國王。
可以說,英國此時一直面臨一個問題。
保大英?
還是保漢諾威?
英國是歐陸國家?
英國不是歐陸國家?
英王腦子很清楚,這英國國王都換了好幾茬了,真要是英國呆不住,還可以退回到龍興之地。
可英國議會,尤其是本土的工商業資本家、新興地主們,則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漢諾威關我們屁事?
同時,英法的數百年世仇,也使得英國上下幾乎是一致地有一種思維模式,那就是遏制法國。
這三個外交的出發點,此時實際上是相悖的。
理解了這個問題,英國此時外交的種種舉動,也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一句話,說不出的彆扭。就像是一個三個頭的小雞,走起路來歪歪扭扭,不知道哪裡才是正前方。
劉鈺首先可以排除一點,英奧同盟是不可能的。
因為英國一方面支援《奧地利王位繼承基本法詔令》,支援奧地利,當然本質是為了反法。
但另一方面,此時的普法同盟,又讓英國害怕普魯士攻下漢諾威,這是英國國王絕對不允許的局面。
所以英國一直在調停:不要打架、不要打架,讓奧地利把西里西亞割讓給普魯士。這地方有一部分,還有個名,叫蘇臺德地區。
老綏靖了。
這也就意味著英奧同盟沒有機會形成。
奧地利又不傻,西里西亞是自己的核心利益,那是後世能爆發西里西亞織工起義的地方,可謂精華富庶之地,但英國卻想著用自己的核心利益來當籌碼。
連自己的核心利益都不照顧,能當盟友?
而且劉鈺決心要毀掉荷蘭,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普魯士必要崛起。
因為現在普法同盟,大順再毀掉荷蘭,奧地利絕對要丟西里西亞,甚至可能丟更多。
伴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奧法矛盾就成為了次要矛盾,而奧普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
奧普矛盾出現,也就意味著奧法同盟有了基礎,共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