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九二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二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 (1 / 3)

李欗談東北遷民問題,卻談到了南洋、印度。

而這些話的核心,用劉玉更加熟悉的語言來講,其實本質三兩句話就能說清。

【利用國家的權力,積累和組織起社會力量,像溫室一般,助長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轉換過程,並縮短其過渡期……如殖民制度,就是如此】

【保護制度、關稅、保護稅、輸出補助金、強制顛覆其屬地的產業……強行將本國的製造業者製造出來。歐洲各國都要為想辦法攫取這種發明出來的特許權,而相互勾心鬥角……如英格蘭強行顛覆愛爾蘭的羊毛製造業;亦如學習科爾貝爾主義,以國庫投資作為本國工業的原始積累】

李欗說的這一套,就是老馬說的【保護制度】。

後世的人,對於保護制度的理解,是片面且淺顯的。

因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後世的社會存在,是二戰之後,亞非拉人民反殖民、反侵略、反帝國主義,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哪怕說常鬧笑話的印度,那也不再是殖民地,而是有自己的國家強力,能夠保護自己的關稅。

在這種社會存在之下,對於【保護制度】的意識,無非認為也就是加加關稅、政府補貼之類的。

但是,在此時,在18世紀、19世紀,殖民主義盛行的時代,【保護制度】,如老馬所言:英格蘭摧毀愛爾蘭的羊毛製造業,是保護制度;歐陸國家用科爾貝爾主義,以國庫重稅直接作為本國工業的原始積累,也是保護制度;保護性稅收,是保護制度;英法等國行政命令直接干涉棉布穿衣問題,也是保護制度。

換句話說。

在殖民主義盛行的時代。

以暴力手段、行政手段、軍事幹涉等,摧毀屬地的競爭工業,也是一種【保護制度】。

只不過,後世嘛,那幾個原本被侮辱被損害的、被殖民或是半殖民的國家,一個個站起來了。

以軍事手段、行政手段、暴力手段,直接摧毀去本國工業生產能力的辦法,行不通了。

所以,這才產生了對【保護制度】這四個字的誤解,以為保護制度只是本國加加關稅、給點補貼那麼簡單——如後世之日本半導體的覆滅,即可視為這種【保護制度】的“經典形態”。

所以,這又繞回了老馬說的那個道理——在前工業時代,商業霸權,才能帶動工業的發展。而商業霸權,又是靠擴軍、備戰、造艦,主要是海戰來決定的。

大順之前二三十年,瘋狂造艦、擴軍,下了南洋,打贏了一戰。

之前下南洋,就已經早就了蘇拉特地區的棉紡織業崩潰、帶動了松蘇棉紡織業的高速發展。

這,就是軍事霸權,帶來了商業霸權。而商業霸權,又帶動了本國工業發展的典型例子。

因為,蘇拉特地區的棉紡織業發展,很大一部分,源於荷蘭在南洋的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

當大順下南洋,結束了荷蘭的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後,依靠著荷蘭的南洋霸權而發展起來的蘇拉特棉紡織業,也自然完犢子了。

當然,這個事,細分析的話,和李欗說的“孟加拉甘蔗”問題,還不一樣。

大順下南洋導致的蘇拉特棉紡織業崩潰的核心,和李欗現在說的孟加拉甘蔗問題,是有所不同的。

蘇拉特,不是荷蘭的殖民地。

那為什麼荷蘭非得去蘇拉特買棉布,而不去大順松蘇地區買棉布呢?

是因為松蘇棉布的競爭力,不如蘇拉特棉布嗎?

不是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