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九一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一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 (1 / 4)

也正是因為李欗想要“創造這個條件”。

所以也註定了,這種基建道路的修築,資本並不肯來。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既是要“創造”這個條件。

那麼,顯然,這個條件還並不具備,否則為什麼要創造呢?

既是這個條件並不具備,所以鐵路途經的肯定於此時都算是“蠻荒之地”,即便不算,那也肯定是人口稀少、交通不便。

所以,短期之內,無利可圖。

而等著創造了這個條件後,十年二十年後大抵是有利可圖的。

但,一般來說,資本又不會主動謀劃十年二十年後的事。

所以,大順修路搞基建的問題,就變得非常麻煩。

比如說。

劉鈺重整當初吳王的運鹽河、亦或者從武夷山連線閩江的運河等等,這些倒是真不缺資本。因為有利可圖,商人當然願意投資,回報率總的來說是不低的。

而這些地方,說白了,你就是把鐵路、運河建起來一堆,仍舊解決不了大順最大的問題,也即是無法解決百姓遷徙到伊犁、黑龍江畔的問題。

也即是說,從整個國家的層面。

需要基建的地方,籌不到社會資本。

很容易籌到社會資本的地方,又……倒不是說沒用,而是說站在大順這個國家的層面來看,意義不很巨大。

理想化來說,最好是如修大運河一樣,以國家財政和勞役來解決。如果能變革稅制,搞募役法,以錢僱役,那自然最好。

但實際上這也並不現實。

現在大順朝廷的財政收入,比起二三十年前,算上內帑什麼的,肯定是高許多。

但同樣的,大順的財政支出,也水漲船高。而且,很多財政支出是不能砍的。

比如說,海軍、水手退役註冊補貼金、服役期滿去南大洋授田、海外駐軍、印度駐軍、對印的征服等等。

此外,還有個修黃河的大頭支出。挖河道,固然說移民遷徙什麼的才是真正的難題,但也不是說解決了移民遷徙什麼的,挖河道就不用花錢了。

不需要“創造”那種條件的地方,靠無形之手,可以解決問題——無所謂重複建設、無序發展什麼的,英國運河鐵路問題,就是這麼無序重複搞的,有人破產有人賺就是了。暫時這種資本主義的週期性問題,還不至於在大順帶來大麻煩。

而必須要“創造”那種條件的地方,靠無形之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已經有條件的地方,又不是大順真正頭疼的地方;沒條件的地方,才是李欗需要琢磨著創造條件,讓資本抓人過去墾殖的地方。

哪怕說,這個資本的持有者是朝廷自己、哪怕說搞遷徙過去繼續小農家庭農場。

但運輸問題不解決,在帝國已經到了前蒸汽時代的擴張極限的狀態下,連徵稅都是個問題,也就根本不可能完成移民——墾殖——徵稅——再移民的迴圈。

說到底。

大順走到這一步。

扶桑西海岸皆是華人之土,是一回事。

九州之內的百姓,迅速遷徙,解決人均土地已經到崩潰邊緣的問題,又是另一回事。

前者真的很簡單。

有西海岸的黃金、有澳洲的黃金、還有這些年已經遷徙過去的人口、以及大順打贏了一戰把“海洋邊疆”劃到了好望角的現實。

實質上,華人在澳洲和北美,已經擁有了人口優勢。

北美東海岸的新教徒,被法國人和印第安人,堵在了阿拉巴契亞山以東。那是唯一能和大順的北美移民競爭的人口數量,而他們被堵在阿拉巴契亞山以東,短時間內華人在北美全無壓力。

澳洲更不用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