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四零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四零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 (1 / 4)

既是強制要求連婦孺都一併遷來,那麼總要考慮這裡的將來,而不僅僅是挖礦,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解決大順自身的問題。

這裡的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這裡想要發展糧食農業,倒也不是不行。但前提是人口足夠,足夠到可以修築水利工程,否則肯定是沒戲的。

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夏天天氣確實熱,很適合作物生長,但也確實沒有雨,只能依靠灌既。

而灌既,也就意味著,這裡至少得有個幾十萬人口,才能做出來這樣的攻城。修運河、修水利工程,需要足夠的人口。

正如在大石頭山以東的地方,大順取了個新益州的名字,實質上就已經做好了將來分離的準備。

這裡其實也一樣。

大順這邊的政策,已經確定了,這裡的一切都圍繞著移民進行。哪怕是挖金子、挖銀子,在整體的政策方向上,那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於是,實際上,這裡的也沒有太多的產業限制,目的依舊是把產業發展起來,從而最大程度地把人吸納過來。

也實際上,等同於允許這裡將來分離。畢竟,農業、礦產、氣候、澹水、土地、森林、煤礦……這裡什麼都不缺,早晚的事。

由是,這裡的土地政策,是和北部的楓林灣地區,截然不同的。

以北緯的一條緯度線為界,以北是小農經濟,包括在金礦做工的人,將來都是以“郡界”北部的地區參與授田的。

而金山附近的土地,則不準、也不準備允許小農經濟。

準確來說,政策方向上,是在這裡搞“財閥”制——朝廷和財閥出資、日後扶植、國有資產出售給家庭商團。

產業以棉花種植、紡織、葡萄酒、採礦、金屬加工等為主。尤其是在土地問題上,這裡直接省掉了小農分化兼併那一步,直接搞大型農場。

勞動力,仍舊以大順的移民、或者說強行創造的工資勞動者為主。

也即:

分界線以北的土地,處在適合種植小麥的降水線上,那裡以小農經濟為主,並且國有土地售賣,以家庭小農場為主。

分界線以南的土地,考慮到氣候等因素,這裡既不適合小農經濟、也沒有必要搞小農經濟。直接搞大農場,搞契約工勞動,再在北邊買份地。

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大順和西班牙的談判,為這個計劃提供了足夠的可能。

西班牙在南美,有足夠的人口、有足夠差的生產力、也有足夠多的金銀、同時也就意味著擁有足夠大的市場。而西班牙的本土工業生產能力,基本為零,西班牙無法抵禦大順的走私,那麼能也只能接受大順的雙邊貿易條件,賺取關稅。

而金山周圍的土地,尤其是金礦附近的河谷地區,是非常適合大面積種植棉花的,且棉花的質量會非常不錯。

但,這種地方,不論是氣候還是降水,搞小農經濟種棉花,是無意義的。

搞不起來。歷史上的蘇北鹽墾後的棉花種植的諸多問題,諸如租佃、分成、地租等錯誤,沒必要再重走一步。

不若直接搞大農場種植,以契約長工為勞動力、以金山的大量一起遷來的婦女為紡織女工和摘棉花女工、以西班牙的南美西海岸為市場、以南美西海岸即將發展起來的銅礦硝石鳥糞石等產業為契機,直接把金山地區打造成整個南北美洲西海岸、或者說山脈以西的紡織業中心。

大順不要這裡的市場,也允許這裡各種產業都發展,甚至預想到將來這裡自給自足自成體系的分離。

但這都無所謂。

只要幾十年內,能吸走個大幾百萬、上千萬人口,什麼都好說。

如果歷史上那條沒走通的路想要走通,只靠松蘇地區是不夠的。至少還得把山東、京畿等地,拉進資本主義體系,從而形成對以西地區的暴力碾壓優勢。

也即,假設或許萬一可能透過改革、而且徹底的席捲全天下的暴力的革命,完成華北華東沿海地區工業化、瓦解小農經濟,即便有外部市場,也得確保工業化地區的轉型劇痛是可以承受的,那麼也只能依靠移民。

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其實只能容納幾百萬的產業工人,不可能再多了。總得給那些既受到衝擊、又不可能找到就業的破產小農,找條活路。

自耕農,賺不到什麼剩餘價值,也就無力花錢去僱人移民來此。

只能依靠工業、大種植園等,能夠賺取剩餘價值的經濟體,來拉動移民。

本意就是:契約工,八年所能創造的價值,在支付船票、支付購買120畝北部土地的錢、八年的衣食之後,依舊可以為僱傭者創造足夠的剩餘價值。

那麼,移民就可以源源不斷了。

當然,就現在來說,此時此刻,能夠在八年內創造這麼多價值的產業,在金山地區,有也只有挖金子這一個行業。

資本又不傻。

所以,以大順這個封建王朝的水平,此時也只能在這裡嘗試財閥制。

即由大順朝廷先出資,建起來一批棉花田、紡織廠,也算是以工代賑,解決佔用黃河無人區的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