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問題聽起來,既宏大、又哲學,還夾雜著道德問題和信仰堅定與否。
但這些問題,對漢考克而言,其實算不上問題,或者說壓根沒有思考的價值。
二十出頭的年紀,就是個毛頭小夥子。
他叔叔創基業的時候,可能還需要一些難度、勇氣、技巧什麼的。
他叔叔創業的時候,正值海盜的黃金時代。因為英國從海盜支援國,伴隨著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結束,立刻轉身成為和海盜最不共戴天的國家。
大量的海盜、戰爭中退役的軍人、水手等,充斥加勒比海。
那時候做生意,的確是冒著風險的。
可能被緝私的船抓到。
可能被西班牙或者法國的軍艦吃掉,雖然更像是黑吃黑的模式。
可能被海盜抓住,甚至非常可能,因為那時候正是海盜的黃金時代。
那是個大浪淘沙的時代。
運氣差,被抓了、被海盜殺了、被軍艦截了,人財兩空。多半人還直接被扔大海里餵魚了。
運氣好,幹上那麼兩三票。錢多了、船多了、社會地位高了、人脈多了,後續的一切都暢通無阻。
總督是朋友。
海關是哥們兒。
加勒比產糖島上的種植園主都是合作伙伴。
海盜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荷蘭和瑞典的東方貿易品走私難度降低了。
法國的蜜糖開始大降價了。
新英格蘭的釀酒作坊大燒鍋發展起來了。
到現在,一切都很美好了、順利了。
二十出頭的漢考克,沒有堂兄弟,他叔叔一死,波士頓首富的名號就直接落在他的頭上。
這樣吃撐了閒的雞兒疼的情況下,總得找點什麼事幹。
如果自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那就需要別人給自己指引一下,最起碼乾點啥,不然沒啥追求了。
所有人都有資格琢磨一下人生的意義、活著是為了什麼、至高的真理是啥之類的。但此時,還是吃飽喝足的人,更可能陷入這樣的琢磨。
錢一但積累到一定程度、人脈關係一旦已經鋪好,就現在這種商業環境,真就是這種已經打好基礎且資本足夠的商人,躺著賺錢的時代。
從海盜黃金時代,或者這烏得勒支馬德里條約簽訂後的三四十年,大浪淘沙。很多商人死在了這個過程中。
而活下來的人,自然是贏者通吃。
漢考克的叔叔已經可以專營奢侈品、出口酒類,置辦軍隊的後勤、甚至英國政府要驅逐阿卡迪亞法國人也得他出力。
都混到這一步了,已然是英國政府認證的“Colonial agent”——殖民地代理人。
他們被殖民政府選中並支付固定的薪水。由於這個時代資訊和通訊不變,而且動輒數月才能傳遞訊息,是以他們和殖民地官員有很大的“便宜行事”的權力。
他們的主要業務是與貿易委員會合作,處理土地問題,邊界爭端,軍事事務和印第安事務。他們向英國官員提供檔案和新聞,確保有爭議的殖民立法被接受,並試圖阻止殖民地反對的政策……
這和他們反對英國的貿易政策,並不矛盾。
要注意的是,“Colonial agent”中的很大部分,是北美殖民地的名流。他們是北美計程車紳、商人,英國政府給他們的那點薪水,卵用沒有。他們主要依靠這個身份,和與總督、官方之間的關係,獲取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