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認知也很正常,因為當經濟問題不爆發之前,小生產者、自耕農、小資產者,總會相信這些東西。
而此時的北美,只算白人……確切地說,是隻算非愛爾蘭裔、非德裔的新教徒白人的話,此時北美的平均生活水平,比英國是要高不少的,比全世界都高不少。
真正的矛盾要等戰後蕭條、新鑄幣法導致的地主和商人窖藏白銀造成通縮、禁止跨越阿拉巴契亞山脈墾荒之後,底層的不滿才徹底被激發出來,也才有了北美十三州革命的廣泛動員的條件。
但現在,這個條件顯然還早。
最起碼,對底層傷害最大、影響最大的鑄幣法桉和禁止跨越西部墾荒問題還未發生。
漢考克對此也不好說什麼,只能點點頭道:“或許吧,或許這是個陰謀。但是,做甜酒生意的,開種植園的,土地投機的,意圖自耕收種的,種菸草的、種稻米的……彼此間的利益本就不同。對於同一個政策,肯定是有人支援,也有人反對。”
“但顯然,中國人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一種多數人受益、但少數人反對的可能。”
“比如,國債問題,這已經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英國為了償還國債,一定會想辦法徵稅。”
“而中國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似乎可能讓多數人都滿意的償還國債的方桉……降低茶葉、棉布、瓷器、金屬製品、絲綢、藥材等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用進口關稅償還國債。”
“而這,也就是中國人說的幫助英國政府糾正他們的錯誤貿易體系。這裡面,當然也包括幫助十三州爭取自由貿易。”
“至少,我認為,這對於我們多數人都是有益的。因為他們告訴我,中國的產業,和北美的產業並不衝突。中國人既不會來這裡賣酒、也不會來這些賣鞋、更不會來這裡賣玉米牛羊……”
“中國人的意思是說,他們會向英國政府施加軍事上的壓力。而十三州的人,應該藉助這個機會,拿出一個可行的、各個州都認可的方桉,藉機實現。”
“但這個方桉,不能過於離譜、或者過於不現實。所以他們才要再三告訴我們,他們絕不允許我們向北佔據加拿大、更不許我們在俄亥俄擴張,向西就更不可能。”
“這其中,肯定會有人支援、有人反對。我們需要的,就是說服反對的人,團結支援的人,幫助英國政府糾正錯誤的貿易體系……”
“或者我說的更清楚一些,他們反對英國政府對我們的貿易壓迫,但他們也反對我們對印第安人的殺戮,還反對我們蓄奴,也反對我們的土地投機問題……”
這些話,本身就有很大的爭議性。
蓄奴、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土地、土地所有權、荒地是私有還是公有……這些東西,哪一條都會引發一場冗長的辯論。
漢考克的轉述,也立刻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開始辯論奴隸是不是人、印第安人憑什麼說土地是他們的之類、之類的。
混亂中,一直沒有做聲的奴隸販子約翰·羅,清了清嗓子說道:“兄弟們,先生們,我們現在要面臨的問題,不是永恆的正義、至高的真理……而是,無可奈何的現實問題。”
“最簡單的來說,如果法國人沒有被驅趕出加拿大,如果中國人真的提供武器給印第安人……那麼,我們是否接受英國駐軍?”
“如果接受,我們是否要繳稅來維繫駐軍保護我們?”
“如果不接受,那麼我們鬆散的民兵,是否需要兵役制度?”
“即便有了兵役制度,如果弗吉尼亞的西部正在和印第安人交戰、或者我們正在和法國人交戰,那麼南方州是否要為我們提供軍費?”
“先生們,現在討論永恆的正義、至高的真理,是無意義的。現實是,中國人已經圍住了直布羅陀,並且已經確定會絕對禁止我們翻越阿勒格尼分水嶺,並且法國人一定會在加拿大繼續駐軍……”
“現在,是我們有求於英國政府,請他繼續在這裡保持駐軍。至少,我們需要,尤其是我們這些參與了阿卡迪亞大驅逐和剝印第安人頭皮的人,需要母國的保護。”
“這才是要討論的現狀。而不是空談永恆的正義、至高的真理。”
“雖然那些異教徒是敵人,但敵人有時候說的未必是錯的。國債問題,這肯定是要向我們徵稅的;還有關稅問題,駐軍軍費問題……這才是此時更為重要的事。”
“現實就是,法國人比英國政府更可怕。這一點,我想,保羅·利威爾應該比所有人更清楚。”
保羅·利威爾知道約翰·羅說的是什麼意思。
他站起身,認同約翰·羅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