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議會在爭吵“英格蘭傳統和黨爭”問題的這段時間,大順在直布羅陀的駐軍們一直在很有韻律地進行著圍城。
工兵挖坑。
散兵點殺。
炮兵每天閒著沒事幹就來幾炮。
海軍不是在抓猶太走私販子,就是在抓胡格諾教徒或者摩爾人,弄得跟天主教的宗教審判所似的。
參謀部制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引蛇出洞計劃,就是在圍困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和法國人一起建造炮艇,做出一副準備要總攻的態勢。
因為地峽方向的進攻其實很難,直布羅陀的石山橫亙在那,使得從地峽由北向南進攻的路線非常狹窄,英國人在那裡修了炮臺和要塞。
反倒是看起來從海上的西班牙港口進攻,正面更寬大一些,也更容易展開。
鐵索連環的智慧,變化一下,取其精髓核心,用在海上,也差毬不多。
軍艦太貴,而且太大,捨不得用來和岸炮對轟。
那造一些浮動炮臺,目標小一些,上面堆積上沙包,把重炮部署在這些浮動炮臺上,即可解決岸炮和戰艦對轟的問題——價效比。
當然,未必用得上。
參謀部的思路,還是延續著總參謀部給的戰術指導思想,即:假裝要進攻,迫使敵軍在進攻發起來反擊,從而拖延進攻時間,為他們贏的援軍可能明天就來的希望。
這些浮動炮臺,最好就是假裝進攻用的。
要是實在不上當,非要強攻的話,那也用得上。反正造起來很便宜,和造軍艦完全不是一個價格——74門炮的戰列艦炮臺,要幾十萬兩白銀,而同樣的浮動炮臺均攤74門炮,也就萬把兩銀子。
兵力配置方面,大順這邊的精銳戰鬥工兵,和一部分陸戰炮兵,都部署在地峽方向。
也就是緊靠著西班牙的德拉康塞普西翁小鎮,小鎮上正常生活,軍隊也在這裡囤積了大量的補給品。
而法軍和假裝要發動全面進攻的大量兵力,部署在了和直布羅陀有五里之遙的海灣對面的阿爾赫西拉斯。
已知直布羅陀方面已經沒有啥軍艦了,所以假如守軍要選擇進攻前反擊打亂進攻節奏的話,能也只能選擇地下的德拉康塞普西翁方向。
而那裡,就是大順為直布羅陀的守軍佈下的陷阱。
大順的戰鬥工兵,是特化了塹壕、圍城、斜坡等特殊戰場的戰鬥技能的。壓根不是為了做列陣野戰的精銳擲彈兵的。
這相當於把戰場變成主場作戰,只要英軍敢反擊,那就消滅其有生力量,達成人亡地失之目的。
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11月份,天氣漸漸冷了起來。
大量的大順商船,做好了回去的準備,季風時代的航行,只能尊重季風和時節,距離人類依靠煤炭燒熱水而不鳥季風的日子,可能還要一些年。
十幾艘要返程的商船,泊靠在了直布羅陀附近的港口。
他們來這裡,一是為了送信。
二是為了拿匯票,把一些白銀交到這邊駐軍的手裡,從這裡領匯票問朝廷要錢。
總的來說,這錢花起來還是非常方便的。
畢竟大量的銀幣,都是從加的斯換的,從加的斯那拿到西班牙銀幣,在相隔百十里外的直布羅陀花掉,連找猶太金融商換幣這個步驟都省了。
這是這些商船的官方任務,除了這些官方任務外,這些商船還有自己的事要做。
就是把一些“戰利品”,在這裡低價賣掉。
大順的倒逼英國把艦隊集中在海峽的戰略,是非常有效的,因為這不是中英之間的戰爭,而是英法唱主角,英國必須防備法國登陸。
實際上,在直布羅陀海戰發生之後不久,即大順這邊的在印度參加完戰鬥的工兵援兵們還在南非休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