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七零四章 這就叫鬥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零四章 這就叫鬥爭 (1 / 3)

待這些事都安排妥當,過了年,三月份兩淮那邊的好訊息不斷傳來的時候,大順朝廷裡發生了一件大事。

改元了。

皇帝活著就改元,這在明太祖之後,實在是第一次見到,一元一世都已經成了一種潛規則。

但李淦還是要求改元,改元惟新。

改元這種事,其實在明之前也挺正常的。但明之後,改元就有些“力亂怪神”的意思。

很多隻是巧合,只是巧合的多了,就有點讖緯宿命的感覺了。

比如永樂皇帝的年號,也不知道是自黑、自嘲還是咋的。

永樂,是方臘教主稱帝時候的年號,標準到不能再標準的反賊年號。

比如天順。

那是蒙元阿速吉八的年號,然後來了個兩都之戰,雖然奪門之變沒有兩都之戰的規模,但往內裡說也實在差毬不多。

比如正德。

那是西夏李乾順的年號。

再加上明末崇禎的兩個騷操作,更添了許多宿命論。

比如繼位時候,選年號,一共四個,排第一的是永昌、然後才是崇貞。

比如修宛平城,西門叫永昌門、東門叫順治門。

在前朝這些騷操作之下,雖然都說什麼不語亂力怪神,但總感覺年號這玩意兒能不瞎折騰就別瞎雞兒折騰。

但既改了,就難免讓人多琢磨琢磨。

看上去,更像是皇帝的一個“政治宣言”。

惟新二字,不難解釋。

語出《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而皇帝真正的用意,則是因為當年唐太宗的改元詔書中,用了“萬國來庭,長世之術既宏,惟新之命方始”這句話。

按照舊時規矩,用歷朝改元詔書裡出現的連詞,算是對那個朝代的一種欽佩和追慕。

改元嘛,無非幾種。

要麼青龍現世、鳳凰來儀,各種祥瑞。

要麼借用前朝或者祖宗的年號,以示尊重和繼承。

要麼就是從古籍裡挑字。

要麼就是奪回朔方、堵塞黃河之類的治國功績。

再一個就是武則天那種,純改名恨不得三天一換的既視感。

大順這一次改元,既有彰顯皇帝改革決心的意思,也有一點和前朝劃清界限,表示自己是李唐繼承人的那種感覺。

既然前朝一元一世,本朝偏不。

反正都已經把六部改成六政府、兵備道改防禦使、巡撫改節度使了,也不差這點形式了,形式主義要做全套嘛。

皇帝本來覺得自己至今為止最大的功績,是復西域、拿下了南洋這個新西域。

甭管怎麼看,縱向還是橫向,倆“西域”總有一個是真的,這個也算是自己唯一不心虛的地方。

按說要追也該追首開西域都護府的孝宣皇帝,但一來夾著一個霍光權臣、二來人家姓劉。

想著追一追李治吧,後面有“牝雞司晨”的亂事兒,不吉利;追開元盛世,後面更噁心,更不吉利。

到唐太宗這,就不好意思追超了,只能慕了,是以從改元詔書裡挑了這麼個詞。

本來一開始禮政府那邊還給了幾個備選,比如有一個是從《堯典》裡挑的,原句是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但被皇帝給否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