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七零三章 皇權的超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零三章 皇權的超然 (1 / 5)

牛從昀是否讀過《辛昂傳》,與皇帝讓他去讀《辛昂傳》,當然不是一回事。

既說了讓牛從昀去讀辛昂傳,其實也就等同於皇帝在暗示牛從昀:放手幹,有事我給你兜著。

在背鍋這件事上,李淦這個皇帝還是做得很有覺悟的。

至少遵從他意思去辦事的,他是勇於把這個鍋背起來的,因為大順對大明最後幾年的事記憶比較深刻。

看著眼前這倆人,對他們的表現,皇帝心裡還是非常滿意的。

雖然滿嘴都是新學問的那一套,但皇帝也不是很擔心,而是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實際上大順走到今天,李淦又經歷過劉鈺的那一次赤子之心宇宙之悲,很多事雖然不想承認,可也不得不承認,過去的路已經走到盡頭了。

這幾年湧現出的能吏,全都是和新學有關人,至少基本都是新學所染。

這也不是偶然,因為隨著蝦夷、鯨海、南洋等地的開發,民間資本的活躍,也只有那些地方能夠表現的足夠亮眼。

就好比在河南做縣令,就是當出花來、天縱奇才,又能做多少事?

可要是在那些民間資本投入的地方做縣令,古板守舊的很難出成績,而腦子稍微活躍點的能夠活學活用那些新學問的,就能夠表現的極為亮眼。

一個臺灣府,短短十年之內湧入了至少不下100萬兩白銀的投資。

墾荒、大米種植園、造船檜木經營所、金礦、海軍基地投資、為將來收復呂宋提前準備的軍營……民間的、官方的投資,不斷湧入。

運河被廢,海運興起,這是資本願意投資稻米種植園、墾田的基礎。

而資本,又可以使那裡人口激增。大順缺金缺銀缺銅,就是不缺勞動力。

有錢,就有政績:丁口激增、稅收暴漲、廢運河之後供應部分經營所需之漕米、軍艦建造的檜木保證充足,這些當然都是政績。

而若在河南之類的地方做縣令,天大的本事,也弄不到上百萬兩的投資,怎麼會有亮眼的政績?

大順又是個宋明理學破而不立的王朝,文化上對前朝差點亡天下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反思的主流就是:扯淡的太多、幹實事的太少,義要從利上體現,而不是空談義理心性。

而要在這心民間資本開始活躍的地方做出政績,就不能死抱著十三經了,就不得不去接觸新學問。

與愛好無關。

與信仰無關。

與升遷有關。

軍隊這邊就更不用說,新學傳播的重災區。

李淦很自信自己可以把握的住,但這種皇帝一般都會覺得自己很牛批、自己的兒子肯定不如自己。

所以李淦對將來接班也是有佈局的。

新學有沒有用?有用,不能廢。

因為外面一大堆一省大小國庫年收入卻和大順差不了多少的強國。

若是以前也就罷了,現在大順剛用海軍戰略調動打完了日本,生怕將來這種事也落在自己身上。

加上運河被廢,南北聯絡全在海軍上、漕運安穩全在印度南洋在不在自己手裡,是以不得不默許新學的傳播。

但是,新學有沒有危機?

有,而且在李淦看來,這個危機是非常顯眼的。

那就是大順本來官缺就不多,人口暴增之下,更是多少人擠破頭往上考,求個上升通道。

原本只是儒家科舉內部卷。

大順又有特色的武德宮、良家子的實學體系內,也可勁兒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