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六五一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五一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 (1 / 3)

劉鈺琢磨著怎麼搞釣魚,來辦一場類似於前朝“空印案”的震驚全國的大案。

京城裡,皇帝的面前也掛著巨幅的黃淮流域圖。

只是,皇帝手裡捧著在看的東西,卻似乎和淮河、運河等問題無關。他在看劉鈺的一篇關於貿易的奏疏。

《英夷茶稅論》

只是皇帝每看一陣,就停下來,目光掃向掛著的黃淮地圖,眼睛往海州、揚州等地方瞟。

那是大順的兩大鹽場。

一個在黃河以北,一個在黃河以南。

奏疏上,劉鈺介紹了一下英國茶稅導致走私茶氾濫、走私犯又導致合法茶滯銷,合法茶滯銷又促進走私茶氾濫等等事情。

這些事,皇帝和大順的任何一個大臣都能看懂,因為大順也面臨一個類似的東西。

鹽。

道理都是這麼個道理——稅高,私貨多,私貨多,官貨賣不動,官貨賣不動,私貨更多……和茶一樣。

這一次廢漕改海,清理淮河,漕米南移,都是些大規模的改革,而且也基本都集中在江蘇,這裡是這幾大改革影響最大的地方。

看似好像和鹽沒有啥關係。

實則關係巨大。

因為廢漕改海,意味著鹽的運輸線路也要改變了。

之前往南北運鹽,都是要等漕米船經過運河之後再運,走的也是運河。

為了方便檢查、緝私、防止夾帶等等,也要專門設定檢查的地方,硬性規定線路,影響規定必須要打捆集中運輸方便查驗。

現在要廢漕改海,不只是百萬漕工的問題,還有鹽轉運問題。

鹽要改變轉運模式,運河走不了了……今年還能走、明年還能走,但只要廢掉漕運,就憑黃河攜帶的泥沙,最多三五年,運河就徹底淤死了。

運輸,不是問題。

從來都不是問題,包括漕米。

運輸之外的問題,才是問題。

比如漕米,要考慮沒有海軍情況下的海盜風險、考慮西洋人直接突襲長江口截斷漕米直接南北分裂的可能。反倒是運輸的安全性,是最低的優先順序考慮。

鹽也一樣。

運輸不是問題,運河就算沒了,運輸也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現有政策下,與運輸配套的緝私、檢查機構,才是大問題。

大順朝廷裡都是些頂尖人才,科舉那可真是千軍萬馬殺出來的。能考科舉當狀元的,你讓他們自小學算數幾何物理化學,也基本都是一把好手。

主要是學的那些玩意兒不行。

但真正為官的時候,學的那些玩意兒基本用不上,還是要靠實踐積累。他們是聰明人,自然想過許多種改革措施,尤其是鹽政的改革。

但之前都不能用,不敢用。

因為朝廷的首要選擇,是穩定。

比如大順的廢漕改海,劉鈺當初打定的主意,就是等著黃河決口,淤死運河,不得不走海路。只不過皇帝看到大順下南洋之後,看到海軍已經有保證之後,主動嘗試了改革而已。

這屬於意外的果決,在劉鈺計劃之外的意外之喜,本以為要等黃河決口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