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六四五章 歐洲貿易區(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四五章 歐洲貿易區(下) (3 / 3)

荷蘭走私販子是微操技術流。

兩者的手段雖不一樣,但目的卻是一致的,都在試圖解決怎麼“賣進去”的問題。

荷蘭走私販子有一點是看的非常清楚的:棉布取代呢絨,是歷史大勢。

如同金銀取代貝殼、青銅取代石頭。

把握住這一點的荷蘭走私販子,對這件事也是非常上心的,他們也希望能為自己的走私業務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商言商,從純粹的商業利潤角度,荷蘭走私販子非常看重棉布走私這套新業務。

因為那個歷史大勢,是荷蘭販子在比較了印度棉布、松江棉布、金陵布和曼徹斯特混紡棉之後,得出了結論。

此時英國上等的仿駝呢絨,一碼才10便士。

而曼徹斯特混紡棉,算是荷蘭走私販子見過的棉布裡面最差的,但卻依舊最便宜還要15便士。

更離譜的,是英國對本國棉布是有“奢侈品稅”的,每碼還要加增3便士的奢侈品稅。

同時,對中國和印度棉布,實行嚴格的管控。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曼徹斯特的棉布依舊暢銷,而高檔的仿駝呢絨一碼要低將近8便士,依舊銷量年年下滑。

呢絨適合做軍裝、大衣,確實筆挺。

但穿在身上是真的不舒服,而且染色也是個大問題。再說外套能用呢絨的,褲衩和貼身的也能用毛的?

棉布可以染各種花紋。

呢絨要麼是純色、要麼是格子紋,哪怕後世,也很少見色彩特別鮮豔的呢絨染色。

英國東印度公司透過早期的中國印度棉布進口,為英國人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然後一去不返。

即便如此嚴苛的禁令、嚴酷的懲罰措施、甚至對本國混紡棉紡織品加增奢侈品稅,依舊無法阻擋棉布的流行。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知羞是人之始,同時也是稍微有點錢之後的開支大頭。

英國的棉布開始抬頭,也從側面說明,英國人民手裡已經有點錢了。雖然不多,但也可以放棄更便宜的呢絨、而追求略微貴一些的棉布了。

喝得起茶的,一定買得起棉布——這是荷蘭走私販子對市場的信心,也是他們對市場規律的摸索。

政府可以某種程度上對抗經濟規律,至少暫時可以。

而走私販子,卻是必須要掌握經濟規律的人,他們是此時對經濟規律理解最深刻的人群之一。

除了對廣闊的市場前景的預期外,還有一點,就是荷蘭走私販子的未雨綢繆。

英國茶稅,是有可能被取消的。這一點,從很多年前英國就已經出現了爭論。荷蘭走私販子很關注英國的政治動態。

一旦茶稅取消,對走私販子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

但棉布和茶葉不一樣。

茶稅可以取消,因為英國沒有種茶的,沒有幾十萬依靠茶葉工業生活的人。甚至和白銀外流都無關,因為走私販子一直在忙,造成了既定事實。只和政府稅收有關。

但棉布稅,是不可能取消的,因為背後不只是曼徹斯特剛起步的棉紡織業,還有英國圈地經濟基礎的羊毛紡織業。

今天敢取消,明天就出克倫威爾。

一個優秀的走私販子,必須要懂得對經濟規律的預判,懂得關稅與他國階級生存狀況的關係。

所以荷蘭最優秀的走私販子,已經開始為“取消茶稅”之後該怎麼辦,提前做了部署和準備。

只有必須高關稅保護的行業,才是走私業務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無關稅、無走私。

這一次大順西洋貿易公司的貨船抵達歐洲、同時伴隨著鴉片案事件,讓荷蘭的走私販子們非常擔心,茶稅的取消,近在咫尺。所以對棉布走私特別上心,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