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艦隊,就是保證這種特殊含義能夠被日本所接受的武力保證。不過,日本幕府還是樂於接受的,因為他們甚至要依靠大順海軍的力量維繫鎖國政策,保證各個藩國不會和大順展開走私貿易,以壓制他們的力量。
與其說是鎖國政策,不如說是幕府試圖獨佔關稅和貿易收入。
日本國徹底失去了大海,大順的艦隊明確警告過日本:艦隊規模,也是禮制的一部分。
陸軍無所謂,你們願意養多少武士就養多少武士。
但是,艦隊不在此列。
他們將艦隊超標,定了一個非常嚴重的、但是在天朝體系內非常有威懾力的罪名:僭越、逾制。
大概,皇帝把艦隊的桅杆,當成了他冠冕上的冕旒。
僭越和逾制的罪名,非常嚴重。
大順帝國在威海衛、天津衛、伶仃洋的艦隊主力,保證了他們可以懲罰這種犯罪。
實際上,海軍這種東西,只有第一是有意義的。第一之下,都是暫時沒有沉沒的存在。
在此時的風帆下,我認為可以把地球分為兩個海域。
太平洋和大西洋。所以,可以存在兩個第一,因為遙遠的距離,使得二者不可能發生傾盡全力的海戰。
大順帝國在太平洋上的絕對優勢,使得他們有資格作為太平洋的天朝。
這一次冊封,我們這些“五服之外的蠻夷”裡,最高興的就是法國人。因為大順的冊封使團攜帶的禮物裡,有大量的人參、珍珠。
大順已經明確地向我們傳達了大皇帝的態度,對我們在北美攻佔路易斯堡表達了嚴重的不滿。大皇帝說他不想幹涉外夷之事,但我們走私鴉片,讓他很不高興,而且在聖諭釋出之後還不收斂。所以他會拒絕購買英國商船的人參——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我們不歸還路易斯堡,就算我們挖到了人參,他們也不會買。
貿易什麼、禁止進口,這是各國的自由。但實際上,這正是中國的無恥之處:除了賣給他們,我們還能把人參賣給誰呢?
如果不賣給大順,那麼人參就是毫無價值的草根。路易斯堡和加拿大的價值也就銳減了。
日本也喜歡人參,但我很清楚,就算我們去了日本,也會被幕府那邊派兵趕走的。
這關係到東方帝國體系內的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名分。
大順帝國可以讓德川氏為幕府,也一樣可以幫助其餘的封建國解散幕府。而大順支援德川氏的唯一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名不正言不順吧。
大順掌握著儒家意識形態的解釋權,說幕府合禮,能找到其合禮性;說不定哪天就有博學之士上書其不合禮,那就不合禮。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經驗。
一定要在殖民地扶植名不正言不順的,唯有這樣他們才能和我們站在一起,壓迫國內其餘勢力。
回想公司在中國的失敗,我認為,我國應該建立專門的、培養殖民地人才的學校,考察殖民地的文化、信仰。
瞭解他們,才能統治他們。
這是從王國到帝國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