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計劃與路易十五全盤托出,路易十五心裡也已經有了計較。
盤算一下,若此事真的辦成,對法國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一個結果。
反正早晚還要打,今天就算停戰,也只是休戰,這是明眼人都能看明白的。
美洲、加勒比、印度、非洲的殖民地問題,一點沒解決。不只是英法,還有英西,西班牙迴光返照、老將神威,居然守住了美洲,但西班牙的衰退是肉眼可見的,今天守住了,那不是意味著將來還要再打一次直到守不住為止?
奧地利和普魯士停戰,也只是因為奧地利被英國斷了英鎊,打不動了,早晚還要拿回西里西亞的。
矛盾沒解決,也就只能靠再打一場戰爭來解決現在懸而未決的問題。
談判桌上扯淡,是解不開矛盾的。
按照大順給出的這個戰後格局,只要法國能夠處理好戰後的外交問題,以英國為宿敵,那麼下一次戰爭就可能有很大的優勢。
當然,這也意味著法國需要重新考慮與各國的外交關係,甚至整個歐洲的外交格局都要發生改變。
這也需要法國自身的努力應變,來應對種種可能的變化。對路易十五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
不管怎麼說,最差的情況,下一次荷蘭中立。奧地利和普魯士,二者總能拉到一個。
對法國而言,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努力促成法奧俄同盟。但真要是無法促成,荷蘭中立再加個普魯士,局面終究還是比這一次的同盟戰爭局面要強。
加之齊國公點到即止的威懾暗示,路易十五心裡已經做出了選擇。
“公爵閣下,對於貴國的整體計劃,我原則上是認可的。請問貴國是否已經開始在荷蘭活動?”
齊國公心中大喜,趕忙搖頭道:“此事法蘭西為盟主。沒有得到國王殿下點頭,天朝如果這麼做,就是背棄盟友。那和私下談判背信棄義的普魯士,又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國王殿下能夠同意,可由兩國共同制定計劃,並且實施。”
“這是天朝的信譽,與上次小婿來,提前告知殿下天朝將下南洋一事無二。既結盟約,便不該私下與敵對方談判。”
話這樣說,就好聽多了。
路易十五倒也不是不信,但他知道大順這邊肯定是早就擬定了詳細的計劃。從之前的經驗來看,那個東方帝國在外交事務上,十分謹慎,往往可以指定一個長達十餘年的計劃,從而確保實施的時候一定成功。
這一點路易十五也只能羨慕,畢竟法國是出了名了“不知道自己的戰略方向到底在哪”,更談不上諸如謀劃十餘年的計劃。
“公爵閣下,既然我已經知道這個戰略。那麼,想來貴國也對此有一定的預案。您完全可以將貴國的預案講出。”
聽著路易十五已經基本認同了此事,齊國公便將計劃說出來。
這件事,還是要分內外兩個方向。
大順負責荷蘭的內部。
法國需要在外部為在內的大順提供助力。
現在,俄軍出兵還早,補助金條約雖簽了,但至少也得明年春天出兵了。
而英國的坎伯蘭公爵已經撤回。
法國延續著沃邦元帥的攻城技術,荷蘭南部的要塞群,在荷蘭缺乏野戰部隊的情況下,和紙糊的沒啥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