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一六三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六三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 (1 / 2)

別的地方也就罷了,還可以說是山高將軍遠,管不到。

但連大津這種關係到幕府“漕米”的地方,也被幕府允許搞這種期貨交易,那就足見真的是徹底管不住了。

大津在琵琶湖南岸,琵琶湖周邊的“漕米”,都要藉助水運在大津分包。

看來幕府真的是被米價逼急了,也是被窮困的底層武士逼急了:底層武士關係到幕府的穩定。

只是米價這東西,固然不能太賤,否則武士要吃風;但要是太高,整個日本必然大亂。

在日本這邊把條約簽了的那一刻,劉鈺就斷定了,日本的所有改革必然全部失敗。

改革已經行不通了,只能把舊的利益階層全都清洗一遍。把舊利益階層趕下臺的改革,叫改革嗎?而作為守舊階層利益代言的幕府和諸藩,又是大順要保護的物件,沒有西洋人來摻一腳,也就不存在天下有變的可能。

改革無非往前走、或者往後退。

條約一簽,各藩本就緊張的財政會更加捉襟見肘。這種情況下,搞武士下放、輕徭薄賦、保障小農,那是不可能的,只聽說缺錢琢磨著搞錢的,沒聽說缺錢還往外送錢的。

不能往後退,只能往前走。

而往前走,所能想到的無非就是專營、專賣、重商,從而擴大財政收入。這樣必然導致商人的勢力擴大,侵入武士統治的基礎——小農經濟。

可以預見的,十年內,必然有大量的小農破產、逃離土地前往城市。

而日本又多災,加上賭博式的米期貨交易所,只需要一場稍微嚴重點的災害,日本的糧價就要上天。

這是一個完美地捏住日本命脈的機會,若是能把日本糧食的定價權捏在手裡,這個藩屬就會更加忠臣。

日本會缺災害嗎?這一點劉鈺可以確保,絕對不會缺。

火山爆發火山灰、海嘯、地震、洋流擾動……雖然他並不知道歷史上之後這些年日本會不會有大規模的災荒,但伴隨著開埠之後對農村經濟的衝擊、以及財政困難下幕府必然會選擇重商專營政策,農村的大規模破產和農民逃亡這都是可以預見的。

借勢要做的鯨海移民、控制日本糧食定價權這樣的大事,貿易公司只能做個工具,他們暫時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樞密院是肯定要下場的,要靠官方力量操控,復管仲之學。

劉鈺並不知道眼前的這個叫本間古作的年輕人,在歷史上有怎樣的名氣。但對方家裡既然是搞稻米產銷的,而且老家還在距離蝦夷很近的酒田,這無疑是一個上佳的代理人人選。

不過現在還缺乏信任,有些話劉鈺並未說明,以免走漏風聲。若是個聰明點的,這次談話之後,就應該順勢抓住機會、抱上大腿,日後自可大展宏圖。

詢問過了關於稻米期貨的問題後,劉鈺也沒有繼續往深入裡談,而是自笑道:“糧食為一國之本。我就是對日本的稻米交易有些好奇。一直想要找機會問問,但日本之前鎖國,我在長崎也沒有接觸到什麼大的米商人。之後雖去了一次江戶,卻也一直沒有機會到處逛逛,竟不知道還有這樣的奇事。”

“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從你這裡知道這些旁人難以知曉的事情,我還是很高興的。對了,你之後有什麼打算?是準備回家繼承產業?還是趁著開埠的機會,在開埠的地方闖一闖?”

本間古作也不知道劉鈺說的是真是假,至少不能確定到底只是好奇問問大米期貨的具體細節,還是另有目的。

此時聽劉鈺問到將來的打算,他也只好道:“我還有長兄,就算回去,也不是我繼承家產。我打算留在江戶,一旦兵庫津開埠,這裡一定會繁榮起來。我想留在這裡,學一些漢文,暫時並不打算回去了。可能會先在兵庫津的商鋪裡找一份工作先做著。我會算寫,父親在江戶也有一些生意上的朋友。”

本間古作即便還年輕,卻也敏銳地察覺到一旦開埠之後,誰能搭上大順這邊的商人,誰就能獲取財富。

而且,就算是做稻米生意,在之前鎖國的情況下,想要搞稻米投機,只需要花錢在日本各處蒐集情報就好。

既不需要,也沒機會去考慮外面世界的影響,鎖國之下,外部的糧食根本不可能進入日本。

新井白石新政之後,長崎口岸是發貿易信牌的。不是糧米豆菽不賺錢,而是在每年三十多艘船固定數量的前提下,商人當然會選擇更賺錢的生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