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新順1730> 第二七三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七三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 (1 / 2)

“如果沒有這些華人,巴達維亞不能發展到現在的地步。但現在,這些華人是整個爪哇的負資產。”

“他們太勤勞了,導致本地的糖供過於求,嚴重影響了公司的利益。這都是他們的罪惡。”

“或許,是該將他們從這裡清除了。”

瓦爾克尼爾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面等待迎接新總督的華人甲必丹和雷珍蘭們,對糖業主管道格拉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現在的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就像是帝國的末年,腐敗叢生,處處漏水。

走私橫行、員工攜帶私貨、只能控制巴達維亞和爪哇的稜堡周圍、在城市之外完全失去了控制力。

城中的甲必丹和雷珍蘭們,對城市外的甘蔗園和華人鄉村,根本沒有控制力。而且包稅下徵收人頭稅,包稅人也會做假賬,交十個人的人頭稅,收十五個人的賄賂,實際上卻有三十個人。

在巴達維亞周邊的華人到底有多少,巴達維亞的總督府和評議會都不清楚。

內部腐敗,大順開關,香料價格暴跌,都使得巴達維亞成為了一個“雞肋”一般的存在。

錢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沒錢。

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和澤蘭將成立了對華貿易特別委員會,不經巴達維亞中轉後,巴達維亞已經入不敷出。

荷蘭當初就在東南亞搞血腥統治,為了保證香料的壟斷,搞大屠殺;為了保證香料稀缺,大規模在東南亞砍香料樹、燒香料林。

這種統治方式,註定了反抗此起彼伏。為了能統治下去,又只能建稜堡、駐軍隊,這都需要錢。

剛剛被查辦的上一任總督,總的路子是繼續血腥壓迫,擴大徵稅人群,導致怨氣連天,統治出現了危機。加之在對華貿易委員會和巴達維亞出現利益衝突後的對抗政策,才使得十七人委員會對巴達維亞的上層來了次大清洗。

至於說什麼私自倒賣居留許可證,那都不過是說給外人聽的,也算不上什麼大罪:總督總督,權力不用過期作廢,誰當總督不以權謀私多摟點錢?多大個事啊,怎麼可能真的是因為這個被查辦的。

只是前一任的血放的有些太過,巴達維亞的許多糖廠已經有些支撐不下去了。

而此時就站在瓦爾克尼爾旁邊的這位糖業主管道格拉斯,被委員會質詢的時候,給出了這樣一個解釋:

這是一個很有迷惑性的回答……為啥華人的糖廠要靠借貸才能維持呢?

但是,魔幻的是,這個扯淡的回答就這麼圓了過去,委員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麼算了。

這幾年連壓低糖價獲利的空間都沒有了,波斯市場被緊閉之後,糖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個可能引爆巴達維亞的危險存在:欠錢越多的園主,越要壓榨經營,以求能夠趕上糖類漲價,一次性還清之前的欠款。要壓榨經營,就要增加人手,而正常渠道的移民是被禁止的還得交人頭稅,所以大量走私福建人口來做奴工。

道格拉斯倒是很同意這位信任總督大人的想法,如果能夠清除巴達維亞的華人,的確是有益的。

但是,這裡面還有個很嚴峻的問題:對華貿易怎麼辦?

公司總部城立了對華貿易的特別委員會,駐廣東的商館直接和大順貿易。

如果巴達維亞驅逐華人,巴達維亞地方受利,但卻必然影響公司總部的對華貿易,只怕總部不會同意。

“總督大人,要怎麼清除這些已經無用的華人呢?如果讓他們全都繳納人頭稅,清查人口,這也可以提高收入,他們就算是有用的人了。可如果清查人口,繳納人頭稅,甘蔗園和製糖廠一定會大規模倒閉,他們無以為生,可能會帶來混亂。”

道格拉斯還是很清楚現在巴達維亞製糖業的現狀的,這幾年壓榨的太狠,嚴防走私的同時又強制收購,糖價太低,不只是奴工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劣,便是許多糖業園主都快要撐不下去了。

瓦爾克尼爾初來乍到,只能透過這些統計報表來制定政策。

這幾年公司的日子不是很好過,資金流出了一些問題,巴達維亞更是成為了一個不能扔但卻不賺錢、每年必須往裡面投錢的大坑。

十七人委員會不是讓瓦爾克尼爾來背鍋的,而是希望他能夠依靠激進的手段,靠著一股闖進,快刀斬亂麻地讓巴達維亞扭虧為盈。

然而,這就像是明末的狀況,積弊百年,指望一個內閣首輔解決全部的問題一樣可笑。

但瓦爾克尼爾卻雄心壯志,以為憑自己的手段,足以解決巴達維亞的全部問題。

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而且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