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弘宣回到飛羽殿後,想到剛剛凌希那苦楚的樣子,他有些心疼懷著孕的凌希,但他又想起凌希那些倔強的氣話,向弘宣就氣不打一處來。他在內殿中來回踱步,他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奏章,心裡更加煩躁,而飛羽殿裡等候他已久的周洵與晏清,他倆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出。
周洵的眼珠子亂轉,他看了一眼晏清,晏清淡然地端起身旁的茶碗,似乎向弘宣的焦躁,一點都沒有影響到他。頓時周洵覺得,他們來得不是時候,很顯然向弘宣一臉的不高興,這時候來飛羽殿議事,怕是很難討得龍顏大悅吧。
忽然向弘宣將手中的奏章丟到晏清的懷中,意味深長地說道:“你們看看吧,朕居然不知道,東俞南境守軍這麼厲害。”
晏清緩緩地放下手中的茶碗,他慢悠悠地拿起懷中的奏章,似乎並沒好奇奏章裡的內容,可週洵卻急不可耐。
這場仗完全超乎了他們之前的設想,江振南戰死了,武承安壓根沒上成戰場,而江挽楓居然帶著向弘錫就攻破了南熙國都平城,周洵是真的好奇死了,向弘錫與武承安給向弘宣的奏章會怎麼寫?
晏清瞟了一眼奏章後,隨手就遞給了一旁的周洵,周洵立刻接過奏章,他一看,這是一份向弘錫的戰後總結報告。
大概意思就是說,他們因為道路積雪,走了一個月才到東江,結果江振南帶著十二萬士兵就打下了東江,其中江振南手下一隻黑甲軍是攻克東江的主力。按照向弘錫的話說,這隻黑甲軍上了戰場就是不要命的打,而且還特厲害,之後在韶關一戰中,還是這隻黑甲兵衝鋒陷陣,愣是在江振南的帶領下,打到了韶關最後的防線。
但因為韶關佔據天險,又兵力懸殊巨大,因此江振南才會陣亡,不過江挽楓按照之前江振南定下的策略,在末時率領七萬將士再次攻入韶關,打得南熙軍隊措手不及,再然後又是這隻黑甲軍,在江挽楓的帶領下,攻無不克,一路殺到南熙國都。整個滅南熙國的戰鬥中,也就損傷4萬多人東俞士兵,是大獲全勝。
周洵眉頭一挑,向弘錫的這份奏章中,南境軍營中的這隻黑甲軍就是神兵,按照他這個說法,根本沒有必要再讓武承安率十萬兵馬支援江振南,感情武承安的軍隊就是去南境混日子的。而且還是那種浪費軍餉的軍隊,向弘錫這是打算給江家錦上添花,不過吹得離譜了吧。
“陛下,南熙國在陛下英明神武的計策中,早就千瘡百孔,兵力荒廢不說,國力也衰弱得不行,舉國最厲害的軍事防禦就在東江與韶關,東江一戰,安國侯以十二萬人馬對戰南熙十萬兵力,而且東俞死傷3萬士兵,可以說這一仗是慘勝。而且韶關一戰,我軍以9萬
人打敗韶關十萬南熙兵,死了一名主帥,以及一萬多士兵,這一仗不過是險勝而已。”晏清緩緩地說道。
晏清有些替江振南可惜,東俞與南熙開戰,南熙滅國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不是向弘宣讓武承安率援軍去南境軍營,江振南根本不會打這麼一場險勝的仗,江振南這是拿命換功勳。
向弘宣又將兩份奏章分別遞到晏清與周洵的手中,他一臉凝重的樣子,似乎更加不悅了。
晏清看了看手中的這份奏章,這是一份虞子期的請封奏章,因為有宣武帝生前的許諾,江挽楓率軍滅了南方最後一國南熙國,虞子期是百官之首,他按照慣例,為江家請封異姓王,合情合理。而且他的外孫女今年才嫁給凌華,為江家請封這事,也只有他做最合適。
而周洵手中的奏章是武承安的戰後總結報告,大概意思就是說,先是天氣原因,他錯過了東江一戰,後因為江振南一意孤行,不讓他上戰場,他又錯過了韶關一戰,再然後江挽楓連個招呼都沒跟他打,就帶著向弘錫滅了南熙國,他是委屈極了,不是他不想上戰場效力,是江家不給他這個機會。
基本上他的奏章跟向弘錫的故事情節與結局都是一致的,不過關於戰鬥力的描繪上,武承安的意思,就是江振南確實厲害,不過江挽楓與向弘錫就是比較幸運,難打的戰鬥都被江振南給打完了,也就是說要不是江振南非得留他在東江吹冷風,他會比江挽楓和向弘錫更快滅掉南熙。不過武承安的奏章中也提到了黑甲軍,他也說黑甲軍所向披靡。而且他還特意說這黑甲軍在南境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江家軍。
晏清不由得也眉頭一皺,虞子期的這份奏章才是向弘宣心煩的根由吧。當年宣武帝許下封王諾言的時候,也是因為北戎時常來犯,西華也不太平,宣武帝急於滅掉南方四國,先穩住後方,不讓南方四國後院起火,其次就是想拿下南方這個大糧倉,以後東俞才有實力,以圖日後滅西華與北戎。
南方四國中,只有南熙有天險護國,再加上南熙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國力很強盛,宣武帝滅了南方三國,遲遲打不下來南熙國,心急的宣武帝才會許諾,滅南方四國者封王的承諾。
“陛下,先皇在世的時候,確實在朝堂之上,說過滅南方四國者封王,南嶽,南泰以及南昌國都是兩代安國侯爺所滅,如今南熙國又是安國侯家的小公子滅掉,虞相為江挽楓請封異姓王也是替陛下著想。”
周洵一聽是他岳父大人為江挽楓請封異姓王,他嚇得一身冷汗,向弘宣看過向弘錫與武承安的奏章後,怕是對江家是滿心的猜忌,這時候虞子期給江挽楓請封王,那不正是往向弘宣的心窩子上插刀嗎?
他不停地偷瞄向弘宣,虞子期可是他的老丈人,向弘宣能叫他來議事,應該還是信任他的。
“為朕著想?右相何出此言?”
向弘宣不禁冷笑一聲,要真是為他著想,就不應該提這事?東俞國就沒有過異姓王,封王就要有封地,還是武將,萬一哪天生出不該生出的心思,那不就給東俞國埋下隱患了。
“陛下,江家滅了南方四國是事實,就算虞相不提,其他人也會提,而且要是真沒人提,反而不好,陛下是明君,明君怎麼能違背先皇的旨意,更是不能不替先皇完成諾言。”
其實這些向弘宣早就想到了,要真是沒人提,確實不好,但封王根本不可能,所以向弘宣才會如此心煩,他又想到剛剛凌希對自己的賭氣,更是煩躁不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