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佶生性輕浮,除了愛好花木竹石、鳥獸蟲魚、釧鼎書畫、神仙道教外,還嗜好女色。
趙佶的後宮中妃嬪如雲,數量驚人,史書記載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連宮女、采女、歌女都算上,趙佶所擁有的美女在其巔峰時期,超過一萬,直逼兩萬。
但與這些百媚千嬌的妃嬪日夜纏綿朝夕相擁日久之後,再美味的佳餚吃多了也會膩煩,再綺麗的景緻眼熟了也不再新奇。
用趙佶的詩來說就是:“選飯朝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人間有味俱嚐遍,只許江梅一點酸。”
甜酸爽口的楊梅當然會解御廚八珍之膩。
而趙佶的人間女色“一點酸”就是名滿京師的青樓歌伎李師師。
韓擎對史上第一名妓也是心生嚮往,故而,得知方芳香將李師師和趙元奴請來了,韓擎立即讓方芳香將李師師和趙元奴帶了過來。
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
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
韓擎終於知道,趙佶為什麼會對她的妃嬪說:“假如從你們嬪妃當中挑出一百人,把釵環首飾卸下來,換上素妝,讓她同樣打扮,混在一起,任何人都能一眼認出她與你們的不同,她那種氣韻風采,不是僅僅能從面貌和身段上的美去體會的。”
若說漂亮婀娜,李師師真就未必會勝過她左邊的那個婦人,那個婦人真是人間絕色,美麗不可方物。
但即便美麗如那個婦人,在李師師面前也是暫時淪為了綠葉。
李師師和趙元奴來到韓擎近前,齊齊一拜,道:“妾身李師師/趙元奴拜見大王。”
韓擎肆無忌憚的打量了李師師和趙元奴一會,尤其是前者,然後才道:“來我這裡坐。”
韓擎見李師師和趙元奴所為何事,李師師和趙元奴心知肚明。
作為迎來送往的青樓歌伎,雖然曾經擁有過很高的身份,但賣笑的本事是李師師和趙元奴從小練就的。
而且,韓擎不知道的是,作為拯救汴梁城的大英雄,作為將她們從金人虎口裡救下來的大英雄,李師師和趙元奴是心甘情願來伺候韓擎的。
因此,見韓擎叫她二人過來坐,李師師和趙元奴大大方方的就坐到了韓擎一左一右。
坐下後,趙元奴便主動為韓擎倒了一杯水酒,然後端起來敬向韓擎,道:“我與姐姐自十二年前燈會琴瑟和鳴之後,就再未聯手演奏過了,大王請滿飲一杯,然後我與姐姐為大王合奏一曲。”
韓擎所不知道的是,
那一年,熙河經略使劉法率步騎十五萬出湟州,秦鳳經略使劉仲武率步兵五萬出會州,童貫率中軍駐蘭州,策應兩路大軍。
結果,劉仲武至清水河築城,留兵屯守。劉法在古骨龍與夏軍展開激戰,斬敵首三千級,大獲全勝。西夏的囂張氣焰被北宋王朝徹底打了下去。被党項佔了上百年的西夏,終於有望收復了。
那是徽宗一朝的巔峰時期,也可以說是大宋王朝的巔峰時期,進而那次燈會成了大宋王朝最盛大的一次燈會。
在那次盛會上,李師師和趙元奴聯手演藝了一曲《鳳求凰》,成為天籟之音,趙元奴也因為那一曲一躍和李師師並列為花魁,成為一時佳話。
那次盛會過後不久,李師師變被趙佶看上了,然後趙佶為李師師居住的小樓題名“醉杏樓”,李師師的一切使用物件全都用黃緞子蓋上——一代名妓就這麼被趙佶給封印了。
雖說這讓李師師的名氣更勝從前,慕名來拜訪李師師的人也越來越多,出手也越來越大方,可皇帝的女子又有哪個吃了熊心豹膽真敢碰,不要命了?
再者說,李師師那樣的身份,除了趙佶以外,已經沒有人配聽她彈琴了。
而趙元奴自從那次盛會以後,也成為與李師師比肩的花魁,在李師師被趙佶封印在醉杏樓的情況下,與李師師齊名的趙元奴肯定更受世人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