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為活百姓性命,韓擎甚至敢把皇宮都給百姓居住,試問,哪個百姓不對韓擎感恩戴德、唯命是從?
再加上外敵入侵帶來的傷害和屈辱。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韓擎招兵,自然是應者雲集了。
韓擎派穩重的趙撙配合兵部招兵。
韓擎秘令趙撙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要求招兵。
只招了大半日,趙撙就來找韓擎請示。
原來——
韓擎原本只准備招一萬精兵,湊夠三萬精兵。
可應召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粗略一統計,僅招兵的第一日,竟然有接近十萬人應召,其中符合兵部要求的就超過五萬,單單是符合奮軍徵兵要求的就不下兩萬。
韓擎大手一揮,這兩萬符合奮軍要求的,奮軍全要了。
至於符合兵部要求的那三萬,也全都要了,補全那些編制不足的軍隊。
另外,剩下的那些也都編入預備役,由奮軍派教官訓練,將來作為各軍的補充兵源。
後期,陸陸續續又有十萬人應召入伍。
奮軍又擴軍兩萬,變成六萬大軍。
剩餘八萬,其中又有三萬補足各軍,五萬跟之前那些沒選上的人一樣,變成預備役。
如此,匆匆一算,汴梁城中現在有正規軍二十三萬(原宋軍七萬,吳革等人率領的保甲兵十萬,奮軍六萬),預備役十萬,民兵一百萬。
兵看著是挺多的,可再用兵器一算,立即就沒有那麼多了。
不說別的軍隊,就連奮軍將士,也只有一半配備了兵甲,剩餘的那一半隻有一萬根長槍防身,與其說他們是奮軍,倒不如說是奮軍的預備役。
至於別的軍隊,兵器就更少了。
原宋軍大約武裝起來了三萬左右。
保甲兵的情況更差,只有二萬左右裝備上了兵器。
至於民兵,就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一些簡單的棍棒,其餘大部分人都只是赤手空拳。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對啊,不是說有十萬槍頭嘛,加上奮軍留下的兩萬,那也才七萬啊,剩下那三萬槍頭哪去了?
剩下的那三萬槍頭被安裝在了狼筅上。
韓擎喪心病狂的打造出來了三萬多支狼筅,然後將這些狼筅和竹槍(削尖了的竹子)分給剩餘的宋軍和保甲兵充當武器。
除此之外,韓擎又將所有太學士(包括往屆畢業生)組織起來,將其全部編入大都督府。
韓擎按照他們本人的志願,將這些太學生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下放到各屯,擔任屯支書等基層幹部,同屯長一同管理所屬居民。
另一部分下放到奮軍。
這部分,又被韓擎分為兩部分——忠於自己的和忠於趙宋的。
忠於自己的,被韓擎下放到各都擔任政工幹部。
忠於趙宋的,被韓擎下放到各都擔任參謀官。
這些說起來挺簡單的,但實際上,將這些全都落實,花了大半個月時間。
而且,這還是因為有內憂外患壓迫,可以讓韓擎用鐵腕手段強行推行,否則別說大半個月了,就是大半年都一定能推行下去。
在這期間,韓擎非常擔心,金人會提前開戰,不給自己整頓軍民的時間。
萬幸——
出於種種原因,金人始終沒有出兵挑起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