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大半個月絕對是韓擎兩輩子以來過得最充實的大半個月。
不!
用“充實”已經不足以形容韓擎這段時光了。
每天工作十個時辰,連吃飯、睡覺帶洗漱一共才兩個時辰。
看得不少人都對韓擎心疼不已!
甚至就連最苛刻的人,都得承認韓擎敬業,為滿城軍民嘔心瀝血。
更難得的是,韓擎敬業,卻又不攬權。
可以說,能交給別人做的事情,韓擎絕不親自處理。
實在是因為事情太多了,才導致韓擎如此忙碌的。
當然,付出也是有回報的。
在韓擎領導下,汴梁城中的軍民沒再滿足金人的任何勒索,除了趙氏之人,沒有人經歷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而金人,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敢冒然發起進攻——至少汴梁城內的軍民是這麼認為的。
現如今,內城防禦設施完善、軍民井井有條、有兵一百多萬,雖然普通民眾頓頓都吃不飽,但也不像之前那樣動不動的就凍死或餓死了,這給了汴梁城中的軍民固守待援的信心。
韓擎的聲望,因此直線上升,很多之前不看好韓擎這個武夫能挽救滿城軍民的人,都將嘴巴閉上了,有些甚至由黑轉粉成為韓擎的死忠。
除了民眾以外,韓擎還在一個人群裡聲望飆升。
這個人群就是太學生人群。
宋初時,僅設國子監,太學生名額很少,而且只收七品以上官員子弟。
到了宋仁宗時,范仲淹推行新政(見慶曆新政,開始以東京開封錫慶院興辦大學,招收內捨生兩百人,採用胡瑗的湖學法制訂“太學令”。
到了宋神宗時,擴建太學,增加學生名額達兩千四百人,設八十齋,並重訂太學條制,推行三舍法。
到了宋徽宗時,興建辟雍作為外學,太學(包括辟雍共招生三千八百人,同時廢除科舉,人材皆由學校選拔,太學達到極盛時期。
蔡京雖然被列為六賊之一,但他在太學的發展上可以說是不留餘力的,他弄出來的“崇寧興學”為宋徽宗一朝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不過——
每屆三千八百人,一屆一屆又一屆,從不間斷。
這也就導致了,太學生積累的越來越多。
可朝廷每年空出來的官位是有限的,根本就消化不了這麼多太學生,近幾年甚至連一成都用不到。
所以,太學生就業,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大多數太學生畢業了之後,是沒有機會補官的,尤其是寒門學子。
以至於,太學生畢業就等於是失業。
不得已,好多太學生,或是成為私塾教師,或是成為升斗小吏,或是成為權貴的幕僚,或是反覆攻讀,亦或是乾脆淪為無業遊民四下找出仕的機會。
因為無所事事,又渴望出頭的機會,太學生經常聚眾談論時政,有些甚至上書抨擊實事。
這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就是陳東了,就是他將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永遠也下不來的。
不可否認,這些太學生之所以做這些,是因為他們身上流有愛國的熱血,像陳東,他就是典型的愛國的熱血青年。
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太學生們實在是沒有出仕的機會,才太這麼急於表現他們自己,渴望透過非正常的渠道獲得出名、出仕的機會。
韓擎上臺後,這些太學生的福音立即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