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說南征,也是連戰連捷。
在西線攻佔了川北大部,在中線更是拿下了重鎮襄陽,若不是其死的突然,蒙軍不得不撤軍北返,怕是真會上演一出南宋版的“靖康之恥。”
後世元史對窩闊臺的死,記錄得較為詳細;
”十一月丁亥,大獵、庚寅。還至吪鐵䵻胡蘭山。奧都喇合蠻進酒,帝歡飲,極夜乃罷。辛某遲明,帝崩於行殿。
在位十三年,壽五十有六,葬起輦谷。追諡英文皇帝,廟號太宗。”
且《元史》對窩闊臺的總結偏高,其《太宗本紀》總結道;“帝有寬宏之量,忠恕之心,量時度力,舉無過事。華夏富庶,羊馬成群,旅不撃糧,時稱治平。”
雲以為;元史之中雖有對其吹捧之嫌,然其功過大體中肯。作為蒙古帝國第二任皇帝,在各個方面,窩闊臺不管是文治武功,做得都不差。稱一句‘時稱治平’也不算過。
且在這裡不得不提一點。
在窩闊臺在位最後這幾年時間內,在高聳的世界屋脊之上,也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件。
這個大事件的幕後推手,乃是窩闊臺汗的二子
孛兒只斤闊端。
我們之間西征間隙曾經插敘講述了窩闊臺南征期間,中原戰場一些進展。
其中講到;闊端作為三路大軍的西路統帥,於1235年從陝西鳳翔府出發,南下攻入南宋川蜀地區。
迅速掃蕩了關外五州之後,順勢奪取了西陲重鎮沔州、在青野原一戰中,大敗南宋川蜀制置使趙彥吶。順帶收服的秦鞏的割據勢力汪世顯所部。
次年,闊端再次帶兵入川,苦戰擊敗南宋悍將曹友聞兩兄弟,之後,勢如破竹攻破天險武休關、陽平關,以及大名鼎鼎的劍門關。
一路,直殺了南宋川蜀各路守軍望風而逃,之後又攜帶大勝之勢,順利奪取潼州、利州、成都等地。
在戰後,闊端將涼州【甘肅武威】作為自己的烏魯斯【大本營】。
雖然戰爭上連戰連捷,攻城略地無一合之敵,但闊端也透過這次戰爭,逐漸清楚地意識到,南宋對北方防禦,最大的依靠依舊還是長江天險。
若是能夠拿下吐蕃境內的青藏高原,就可以從源頭,直接繞過長江,直入雲貴地區,奪取大理。
之後,就可以從大理陸路出發,逐步逼近南宋都城臨安,迫使南宋朝廷投降。
在定下策略後,闊端便開始著手實施。
他先是派出人馬,上高原向吐蕃及其僧侶宣揚蒙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並且允諾免除僧侶的賦稅和徭役,領主依舊可以擁有原本的領地和特權。
說白了,就是蒙古版的“一國兩制”,實現明面上對藏地的管轄。
更是在1239年秋,闊端派出麾下部將多達那波率軍三千進入吐蕃。
在出發時,闊端特意叮囑對方,這次入吐蕃,不以一城一地為得失,主要目的是尋找能和蒙古合作的藏地割據勢力。
這個時期的吐蕃,泛指後世的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和甘肅的部分地區,面積十分廣大、在之前,不管是秦漢亦或者唐宋誰當中原王朝,這片地區始終沒有真正臣服過中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