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險峻的地勢和獨特的自然條件,令中原歷代王朝,對這片土地的寄覬覦,卻也只能望而卻步。
就比如昔日強盛的大唐王朝,也曾經多次派大軍和吐蕃發生戰爭。但總體而言,敗多勝少,勞師遠征,損失慘重,得不償失!
最後只得在名義上進行羈縻,並沒有派遣流官,對其形成有效控制。
不過,藏地地勢雖然險要,但到了1239年這個時間,其內部勢力已然不像唐初松贊干布時期一般,擁有強大的凝聚力。
而是,變成了零零散散的大小勢力互相割據,呈現大分裂狀態。
且在當地,藏傳佛教各教宗派系之間更是各懷鬼胎,有的甚至想利用蒙古人這些外部勢力,來達到自己消滅異己的目的。
正是因為這種複雜的宗教矛盾情況,使得蒙軍入藏後的行動進展相對勝利。
可就在蒙軍在前進到拉薩附近的傑拉康寺附近時,卻遭到了大量噶當派武裝僧侶的襲擊。
對四處征戰多年的蒙古軍隊來說,這種程度的攻擊,對身經百戰的他們來說,不值一提,無異於螳臂當車,自尋死路。
當即,多達那波沉著應對,組織兵馬,一戰便輕鬆將其擊潰。
其後,蒙軍更是一把大火焚燒了傑拉康寺,且,這場襲擊風波,連帶其他相鄰的寺廟,也遭到了池魚之禍。
其中就包括久負盛名的熱振寺。
唯有附近的達隆寺,因天氣原因,忽起大霧遮蔽,僥倖逃過一劫。
傑拉康寺這一戰,在蒙古帝國眾多曠世之戰中,自然如同滄海一粟,不值一提。
但也正因為這一戰,卻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瞬間改變了西藏地區的局勢。
若說起蒙軍主將多達那波這個人,其在蒙古軍中存在感並不高!就如同他打的這場傑拉康寺之戰一般,很不起眼。
但就算是小人物,卻有很多也非泛泛之輩,他便是其中之一。
他文武雙全,在以雷霆手段給予這些不自量力的番僧教訓後,多達那波並未一味用強。而是在強大軍力的護航下,一面摧毀各處山頂的堡壘,一面設定管理機構和驛站,積極推行蒙古的各種法律和制度。
同時,他還派出大量人員,不厭其煩地,對當地民眾反覆重申蒙古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並以實際行動,保護當地的宗教設施和宗教活動。
與先前單純說教不同,這套恩威並施的舉措一推廣,當地的僧俗民眾,迅速便接受了的來自蒙古人的“勸告”。
藏地的另一大教派,止貢派的教主,更是直接獻上了當地的戶籍名冊,表示接受蒙古人的統治。
在這之後,多達那波主政西藏兩年,這兩年內,他的政策,得到了西藏當地百姓的廣泛認可。同時,他時刻不忘遵循闊端的囑託。
在主政期間,他詳細考察了藏地的宗教、軍事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其概況,寫成《請示迎誰為宜的詳稟》派人呈送闊端。
使闊端從中瞭解到,藏地各地地方勢力繁雜,僅僅各種教派,就多達二十餘個。
這讓他明白,自己希望尋找的合作者,亦或者可以稱為代理人,就將在這些人或者教派中產生。
不過,候選人雖然看著不少,各方面合適的卻沒有幾個。
比如噶當派,雖然信徒眾多,但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教主,話事人,都不知道和誰談。
達隆噶舉派教主為人寬厚,威望頗高,倒是一個合適的人選。但其本人卻不願意介入本教派之外的事務中,闊端也不好強自為難。
在所有的藏地教派中,止貢派的勢力最大,之前又上過降表,但其首領巴釋迦仁欽卻不願意到涼州覲見闊端。
強扭的瓜不甜。
闊端作為蒙古帝國的代表,也不會求著對方和自己合作。
最終,在多達那波的建議下,闊端最終選擇了薩迦派,作為蒙古在藏地的代理人。
由於薩迦派主寺所處之地域偏僻,勢力自然無法和止貢派等一眾大教派相比,但他也有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