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學再次重新修改了規矩,增加了一些細節和考核獎勵懲罰的具體規矩,比以前更加細緻規範,也更公平。
凡事有秀才舉人往上功名的學子,只要是本村長大的孩子,無論是否姓李,要回村教書三年才能離開。
如若必須要留在京城的,那就要在京城農莊教書五年,才能給機會。
族學其他學生,過六年考核五次不過則要退學出來做事。
蒙學三年,又三年,一共六年讀書生涯,基本族學該教的都教了,讀書認字算賬完全沒問題,六年大考五次都不過,確實該退學了,不能一直佔用名額。
姑娘們六年內得不到王嬤嬤和姑姑等人評價,一次優等都沒有,退學,要麼去織作坊做事,要麼安排你嫁人,二選一。
規則越來越嚴苛,獎勵懲罰幾乎是即刻到位,一刻不拖延。
包括本族孩子學手藝的,也是按照規矩走,三年學藝三年出師,三年給師傅做事,共九年和其他人基本一樣的流程,唯一的區別是,本村孩子不收學徒費,但要幹活,你幹得好給你發月銀,你織的產品織作坊給你賣掉,二八分賬,條件是六年出師以後才分賬。
白紙黑字所有人都要嗯手印,簽字畫押,容不得你抵賴。
李家村規矩門風越發嚴苛公正,機會每個人均等,哪怕是李家村長大的外姓孩子,也能爭第一,一樣給機會給資源,幾乎不差太多。
全村老少向心力很強,一呼百諾,團結肯幹,沒有二話。
這四人剛回來可是被全村老少排斥的,白瞎了長輩們全力託舉的辛苦,不願意回饋宗族,不願意回族學,全村老少背後都擠兌他們幾個,連帶他們爹孃在族裡都抬不起頭來。
這改變後,才日漸讓長輩們緩和了臉色。
七月時,群哥和睿哥回來了,特意請的假,帶許靜回來上族譜的。
“曾爺爺,曾祖母,祖父祖母,二嬸,我們回來了。”
睿哥帶著媳婦玉蘭歡天喜地的給長輩們行禮。
群哥和許靜也緊跟著打招呼。
“好孩子,終於回來了,快坐,上茶。”
爺爺看到孩子們回來了,高興地很。
“你們在京城可還安好?”
老太太望著孩子們,高興的拽著兩個重孫媳婦摸摸看看。
“好著呢,我特意請了假回來看望您,皇上去避暑山莊了,我就請假回來,皇上很痛快就同意了。”
李睿撿了皇上去避暑的時候請假,皇帝沒猶豫就同意了。
皇帝帶著太后和妃子去的,李睿又是年輕的男子,心裡品度著自己跟去不合適,萬一碰上妃子說不清楚,乾脆請假回家鄉看望親人,和群哥一起回來探親,皇帝大手一揮給了一個半月的假期。
一番敘舊後,孩子們回屋梳洗休息。
中午一起吃飯。
“你爹他們還好麼,小傢伙好不好?”
“這回留我大哥在京城看守,我就回來了,我爹孃現在只顧著他的大孫子,沒空搭理我們了。外面的事也不過問,都是我大哥去張羅。他們好得很,您放心。”
李睿笑著說了京城的情況。
“那就好,等孩子四五歲再送回來讀書,要是你大哥大嫂捨不得,略大些六七歲也該送回來了,那會孩子有記憶,不會覺得爹孃偏心了。”
“我大哥大嫂說五歲就送回來,不能再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