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回來了,他從年輕時就在愛外面倒騰做生意,已經有很多年,也有資產了,算是李家村最早富起來的那一批人。
他也是最早給族學捐祠田的人,比秀娘他們還要早,當時是他爺爺捐的三十畝地,那會這點東西是真金貴,比現在可困難多了,三十畝好田才讓族學堅持到現在。
如今村裡有酒坊產業,就把李青從外面叫回來了,他二話沒說把產業交代好立刻就回村,現在主要精力就是在酒坊上。
一個是幫著管理,他有經驗,二是負責替酒坊再趟一條路出來,把酒賣更遠的地方去。
族學產業他也和其他同輩兄弟一起管理,爭取把宗族產業都支稜起來。
李青託江南管事買了些織布機和上等布料絲線回來,給秀娘。
“弟妹,你在家不?”
“二青哥,我在家,院子裡坐,我給你倒茶。”
“不喝了,我那頭還有事忙乎,織布機和絲線布料我給你買回來了,我放在祠堂偏屋了,大爺爺說回頭把那拾掇出來,你們在那搞就行。”
“成,靖哥給你結錢了沒,不夠我這有。”
“你別管了,這是小錢,弟妹,我有個事想和你商量幾句,你考慮一下。”
“您說。”
“我想跟你一起幹織造坊。”
“行啊,不過我現在沒本錢了,你等得起麼?”
“我有錢吶,你知道咱村多少人都想和跟你合作麼,你只管拿乾股。”
“不成,我不能白佔便宜,也是怕以後咱們親戚間會生分,我也想出一份錢,算我留給孩子們的一點產業。”
“那也行,你出小頭加手藝,我和嚴哥出錢負責對外處理雜事。我在江南廣東那頭有鋪子,也算有點路子,你只管專心幹你的事,賣東西這活歸我。”
李青這一輩的爺們也算出頭了,個頂個能幹,其實都想和秀娘合作,就是礙於爺爺把她保護的密不透風,不然早就來了。
秀娘人品手藝各方面都是村裡翹楚,大家心裡都清楚,如今酒坊這麼成功,她也佔一份功勞的,村裡人都很感激敬重她。
“那行,回來我和爺爺長輩們再商量一下,等我想好具體章程給你信中不?”
“中,那我走了,酒坊那頭要送酒去廣東鋪子賣,我還忙著。”
“二青哥,你慢走,得空來家裡吃酒。”
“好嘞。”
李青匆忙就走了。
秀娘笑了笑回屋繼續做宮花,織緙絲累了就做做宮花和絨花,放鬆一下眼睛,這也能賣幾個錢,做的精美好看也值不少錢。
看樣子要不了多久織造坊就可以動工了。
下午忙完了手裡的活,去祠堂看了看織布機。
秀娘圍著機子轉了幾圈,各處都檢視一翻,微笑點頭,機子買的都很好,絲線也沒買錯,都是比較好的,這樣一來就可以教大傢伙織緙絲,織錦了。
除了緙絲還可以織雲錦,蜀錦等錦緞拿去賣,一樣可以賺錢,各有各的市場和價格,搞好了可以讓婦女們都賺一份不低的收入,挺直腰桿子過日子。
旭二嬸帶著幾個村婦過來打掃屋子,準備過幾日要幹活了。
“秀兒,你也在這。”
“我來看看機子和絲線。”
“我們來打掃衛生,擺上桌椅板凳,大伯說過幾日聚堆一起聽你指揮學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