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猶豫再三開口。
“您放心,我心裡有數。”
“那就好,你想吃什麼,娘給你做。”
“娘,我想吃豆腐粉條包子。”
“中,正好我早起和了塊發麵準備做饅頭花捲,一塊做了。”
“清兒,你去買塊豆腐做包子吃。”
“好,我去拿豆子。”
村裡有做豆腐的,用黃豆和糧食去換就行,不用掏錢。
清兒拿了一簸箕的黃豆跑去拿豆腐了,大嫂泡了點紅苕粉條。
秀娘做飯不太成,大嫂和婆婆做飯特別好吃,襯得她笨手笨腳,多半都是她打下手,燒個柴洗個菜啥的。
平時她主要是刺繡織錦,原身本來就會織錦織緙絲,只不過水平比她差的遠,自己這手藝可是正經大家傳授的,她的作品還特意送進宮討好過貴人。
前世她家就是做這個生意的,這手藝她一直沒丟下,行業裡她可是翹楚的水平。
緙絲早就有了,一兩緙絲一兩金,全靠人力織,機器沒法替代,水平越高越值錢。
緙絲畫是水墨畫的一種延伸,清貴名流非常鍾愛,視作珍品。
緙絲畫是利用生絲和彩色絲線,一點點織出來,巧奪天工,比手繪字畫更加具有藝術價值,值得收藏,因為是織出來的,多年不腐不壞,色彩鮮豔瑰麗,價格居高不下。
她就打算一展所長,賺取第一桶金,為日後過上好日子做打算。
坐在院子裡,拿帕子仔細擦拭織布機,一點點擦拭,用手一寸寸摸,不能有毛刺會毀掉畫作,緙絲畫全是用絲線織的,經不起損毀。
公爹很仔細,把織布機打磨的圓潤光滑,沒有一根毛刺。
秀娘點頭露出滿意的微笑。
將織布機拿回屋,把絲線找出來先試試手。
清兒換了一大塊豆腐回來,大嫂和婆婆開始做包子了。
大哥前幾天給她買了各種顏色的上等絲線,價格不菲,絲線還是江南的最好,顏色十分漂亮,絲線帶有很好的光澤地。
絲線品質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她要的是最好的,一小堆絲線就二兩銀子,價格很貴,一般繡娘也承受不起這個價格。
將軸按上,織布機開始慢慢轉動,找回了熟悉的感覺,秀娘舒口氣,心情舒暢。
清兒坐在她旁邊默默地看著。
小兒子淳哥也搬了個小矮凳過來坐著,捧著個臉望著她。
秀娘忍不住笑了,“你看得懂麼,淳哥?”
“看不懂,我陪著娘。”
淳哥還小才剛四歲,是家裡目前最小的孩子。
“好,清兒你要跟我學,多時本事學會了是自己的。”
“我記下了。”
清兒認真點頭。
秀娘一邊織一邊教侄女,手把手教,讓她也上手試試,耐心的指點教導。
兩人愉快的交流,就聽見大嫂衝屋裡喊,“清兒,端飯,吃飯了。”
“來了。”
“走吧,先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