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霸默默點頭,這時,楊處道在一旁笑道:“張將軍,你不想試試自己徒弟的武藝嗎?”
其實張果早有此意,他聽說楊元霸一個照面便將幷州第一猛將王拔挑於馬下,讓他深為驚訝,他知道王拔是出了名的力大槍狠,竟然連自己徒弟一招都敵不住嗎?他心中也充滿了好奇,元霸的武藝到底什麼程度了?
他見楊元霸的眼睛裡也充滿期待,不由會心一笑·拍了拍他肩膀,“想把師傅也挑於馬下嗎?”
“徒兒不敢,但請師傅指教。”
“很好,那我們去營外一試。”
大帳外,楊元霸和師傅張果的比武吸引了千餘名親兵和大將們的圍觀,四周一片竊竊私語·幾乎都不太看好張果,道理很簡單,楊元霸瞭解師傅的武藝,但師傅也不瞭解徒弟的槊法,如果說經驗,楊元霸在草原也是身經百戰,經驗絕不比張果少。
張果騎馬而立,目光沉靜地注視著百步外的楊元霸,這是他教出來的徒弟,他能感覺到楊元霸一種特殊的武學氣質,這是和他一樣的氣質,使他們之間有一種別人感受不到的默契。
從這種氣質,張果便可以判斷出楊元霸的力量和速度應該和自己在伯仲之間,但楊元霸那種年輕人特有的反應和敏銳,卻要強於他。
張果戰刀揮動,大喝一聲,“來吧!”
楊元霸緊咬嘴唇,加快了馬速,戰馬如風馳電掣,手中馬槊儼如千鈞之力,向張果疾刺而去,這種猛將盡全力爆發出來的氣勢,讓在場所有人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壓力,彷彿楊元霸這驚天一刺所發出的力量也會將自己傷及。
楊處道心中暗暗吃驚,他低聲問旁邊的長孫晟,“公以為他們師徒二人誰更高一籌?”
長孫晟微微笑道:“元霸雖是用槊,但他的力量技巧卻是和張將軍一樣,張將軍應該知道元霸的破綻在哪裡?不過他們之間不會有勝負結果。”
楊處道捋須點了點頭,他能理解長孫晟的話,如果張果破解元霸的破綻,那麼就等於把他張果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張果不會這樣做,他們必然會用一種只有自己明白的方式結束比武。
楊元霸的馬速越來越快,他大喝一聲,雷霆一擊向張果刺去,他們都能把握住分寸,不會真的傷了對方。
張果也厲聲高喝,“來得好!”
他斜刺裡向楊元霸的左臂一刀劈去,刀勢如閃電,卻在半路刀鋒一轉,刀背滑在楊元霸的槊杆上,彷彿以四兩撥千斤,將楊元霸的槊彈開,隨即兩馬交錯而過。
這一照面,兩人勢均力敵,但奇怪的是,兩人都不再打了,對視一笑,心中都明白,楊元霸知道師傅剛才斜刺一刀,其實就抓住了自己的一個破綻。
楊元霸使得是刀法中第一試,劈山,看似慢,實則快,這一招要求對力量控制得非常精妙-,但張果卻用刀法第十一式,入海,恰恰就是對這一招的剋制,滑桿一刀能卸掉楊元霸所有的力量,如泥牛入海,會給楊元霸一腳踩空般的難受。
但楊元霸也感受到了,師傅的力量和速度都比自己略遜一分,也就是說,他可以擊敗師傅張果,而師傅也同樣可以在招數上擊敗他,他們之間比武,確實很難說,誰勝誰負。
“多謝師傅指教!”楊元霸抱拳道。
“不錯,你比我想象的要高明,你很善於抓住戰機,。”
楊處道在一旁笑問:“到底是誰敗了?”
張果在馬上躬身道:“回稟大帥,其實我們都沒敗,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元霸遲早會勝過我。”
“好吧!你們自己心裡明白便可,我就不多問了。”
楊處道又對眾人笑道:“大家進帳,一起商議攻城方案。”
就在這時,一名親兵飛奔至大營前,興奮得大喊:“大帥,叛王楊諒開城投降了!”
楊處道眼睛驀地睜大了,大喜道:“速傳令全軍,列隊受降!”
張果在一旁連忙勸道:“大帥,當心楊諒投降有詐。”
楊處道眯起眼微微一笑,“不會,楊諒此人我很瞭解,雖野心勃勃,卻又膽小無用,註定成不了大事,他若有詐降的魄力,靈石縣他就不會那樣慘敗了。”
‘咚!咚!咚!,巨大的鼓聲敲響,數十萬平叛天武軍列隊嚴正以待,旌旗如雲,槍戟如林,楊處道頭戴金盔,身著金甲,手握天受降劍,騎馬立在隊伍最前面,在他身後,數百名大將頂盔冠甲,氣勢威武。
此時,太原城門已經大開,城頭大旗全部倒伏,一隊隊叛軍士兵走出城門,將手中兵器放下,舉手向天武軍投降,長孫晟率領三萬騎兵,將投降的數萬軍隊帶走,城門口兵器堆積如山。
漢王楊諒終於出現了,身後跟著數百名文武偽官,楊諒赤著上身,雙手被麻繩反綁,脖下掛著漢王金印,神情異常沮喪,其實他手上還有六萬精兵,太原城內還有百萬石糧食,加上太原城牆高大堅固,堅守一年完全沒有問題。
關鍵是楊諒已經沒有信心,他只剩下太原一城,幷州以下所有州縣都不再支援他,使他心中絕望了,稱帝登基的野心已經消亡,他現在只求能夠後半輩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只求做一個富家翁,他便心滿意足。
楊諒走出城,跪倒在地,他顫抖著聲音大喊:“罪臣楊諒,向朝廷天軍乞降。”
楊處道緩緩催馬上前,楊元霸護衛在祖父身後,手執盾牌長槊,警惕地注視著楊諒身後投降文武官員中的一舉一動。
楊處道淡淡對楊諒笑道:“我奉天武皇帝之令,平息叛逆,為幷州黎民不再受兵災塗炭,我以天武平叛主帥的名義,准許你投降,你的罪名處置,由皇帝陛下和朝廷決定。”
楊諒含淚磕頭,“多謝楊太僕準降,罪臣願接受皇帝陛下任何處置!”
仁壽四年八月,漢王楊諒走投無路,最終在太原城下投降了楊處道,此時距楊處道向楊英保證的半個月平叛僅僅只差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