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彈劾劉健…”
劉健的話才剛剛說完,弘治皇帝都還沒有發表意見,立刻就有幾個人接連走了出來彈劾劉健。
毫無疑問在開海這件事上,江南士林的利益幾乎是一致的,只要有人支援開海或者是支援徵收商稅,他們就立刻站出來的反對,至於對方是內閣首輔還是六部尚書都無所謂,反正明朝歷來有以小制大的傳統。
御史、翰林品級不高,但是一樣可以彈劾那些六部尚書,內閣閣老,而往往一旦有人彈劾,這些尚書、閣老之類的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一般也都會向皇帝上書請辭,畢竟都是要面子的人。
“夠了~”
弘治皇帝沉著臉,目光又看向謝遷說道:“謝卿,你怎麼看?”
見弘治皇帝問起謝遷的看法來,來自江南地區的官員們頓時一個個都趕緊站了回去,同時也是用切的目光看向謝遷。
謝遷是浙江人,正兒經的江南人,李東陽雖然也是南方人,但出湖南,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算不上江南人的,江南士林現在在朝堂之上就是以謝遷為首,需要的時候也是拉上李東陽。
謝遷的家族也是江浙紹興的大家族,在江南地區也算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家族,在各個方面也都有著龐大的利益。
所以兵部尚書馬文升上書要徵收商稅的時候,他都會站出來反對,因為這也是觸犯了謝遷自的利益,除非了他背後家族的利益,更是觸動了江南士紳、商人、大家族的利益。
“海乃是祖制,亦是國本,不可輕易動搖,但周公和劉公所言也是非常有道理,時移勢遷,我們在實行任何政策的時候也應該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先北方三省饑荒肆虐,既然海洋捕撈能夠收穫大量食,用來賑濟災民,如此利國利民之事,理應支援。”
“但海畢竟是祖制和國本,關係到我大明的長治久安,在涉及祖制和國本的方面,臣以為我們不應cāo之過急,如果一下子全面開放海,或許會如同朝中諸公所言致使大明動dàng不安。”
“所以臣以為我們不宜一下子全面解開海,可以現行解開漁,許沿海地區下海捕魚,同時可以先行在少數地區開放海,如果解開海確實是利國利民,後續再全面解開海也是不遲。”
“如果解開海會致使天下大亂、國本動搖,我們據時再全面止也是無妨,因為僅僅只是在少數地區解開海,對我大明的影響也是可以控制的。”
謝遷的話算是走中間路線了,這也算是一個很無奈的舉措了,因為昨天的時候弘治皇帝就已經和他商量了此事,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他不可能站出來表示反對。
可是他是江南人,是江南士林的代表,他也不可能不為江南士林說話,從周經提出解開海,他就一直在思索這個事,思索了許久,這才想出了這樣一個折中的辦法來。
一方面也是照顧了江南士林的面子,不至於讓自己以後無法立足江南士林,另外一個方面也是遵從了昨天和弘治皇帝他們所商議達成的意見,不至於成為弘治皇帝的敵人。
聽到謝遷的話,江南地區出的官員頓時一個個就跟洩氣的氣球一般,頓時就癟了,連謝遷這個江南士林之首的人都不能明確的站到自己這一邊,大家縱然是再繼續說下去又有何用。
更何況,謝遷這個這種的方法,其實想一想也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解開漁,讓沿海地區的人可以出海捕魚,這對於商人的利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普通老百姓可沒有辦法組船出海經商。
至於說在少數地區試點解開海,他們也是還可以想想辦法將這個試點地區給搞砸,如此一來,以退為進,將來再上書實行海的時候就可以讓反對者無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