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啊,她這些年,學到的最大的本領,就是理解。
她試圖去理解很多人,卻從未被理解過。
柳笙輕籲一口氣,麻木的心上泛不起絲毫浪花。
“景泰藍的釉料比較粗、厚,礦物質石料在磨碎的過程中又無法做到100%的沒有雜質,常常在燒藍的過程中,若不夠精細,相容性就會差點,會出現雜質爆裂、碳化的現象,從而導致成品出現崩藍、砂眼、黑斑之類的情況。”
“這個,在故宮的館藏景泰藍器物中表現的特別明顯。”
“正常情況下,面積大的釉面更容易出現崩藍,可釉料的好壞也佔到了重要因素。”
“你手上的這組景泰藍工藝,就是後來經過創新的。”
“這一組工藝上,刻畫了梅蘭竹菊,也象徵了民族脊樑,和中華氣節。”
祖凝驚呼。
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感受到這份逐漸失蹤的文化,竟被賦予了這樣多。
從最初的文化傳承,僅僅只是王公貴族的擺件。
到尋常人家如今也可以把玩到的小玩意,真正做到了,文化是全民的,只有傳承和全民化才能真正做到飛入尋常百姓家。
“祖小姐很喜歡這個?”
“是啊,很喜歡,它們真的好漂亮。”祖凝發自肺腑的讚歎,它的美。
內涵美的事物,又有幾個女孩能夠不喜歡呢?
她小心翼翼放下了手上的東西。
“柳小姐,雖然我對掐絲景泰藍有了初步的瞭解,不知道我有沒有這個榮幸,能看見一次完整的景泰藍製作,也讓我有個直觀的印象?”
女人笑笑,和她約定好時間。
那是她第一次見到她工作的地方,房子不大,但物料和工具卻擺放的十分整齊。
“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工藝,製作景泰藍,一個人也無法完成,它需要多人的合作和協助。”
“所有的成品都需要設計紙稿。”
“它不是匠人們隨意發揮,而是有專門的設計師設計胎圖、絲工圖紙、藍圖(點藍的色稿),用於工序應用。”
兩人一邊走,柳笙一邊給她介紹,每一步具體所需的步驟,和操作方式。
“設計稿定型,開始進行胎型製作。”
“所謂銅胎掐絲琺琅,要有銅胎才能進行下面的步驟,手藝人要按照圖紙要求剪出各種不同形狀,並用鐵錘一錘一錘地敲打成,將紫銅板製成形狀各異的銅胎,燒焊成型。”
她一邊說,祖凝一邊拍照記錄,一邊點頭。
“我通常呢,是負責掐絲和燒藍。”
祖凝大致有些懂了。
經過上一次,她有了經驗,指著桌面上的未竣工的殘品,問道:“景泰藍上的銅絲就是掐絲的原材料吧?”
女人點點頭,“是的。”
她拿起一縷銅絲遞到祖凝手中。
祖凝接過,反覆看了看,有些興奮的說道:“這銅絲是軟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