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又稱古玩,屬於大險大利的行當,自古便有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
若想在古董行立足混飯,必須要有好眼力和過人的膽識。
眼力過人,則撿漏一夜暴富;眼力不夠,則打眼傾家蕩產,可謂成敗榮辱全在瞬息之間。
我自幼混跡於爾虞我詐的古董行,二十歲出頭就已到達了人生巔峰,名車豪宅一樣不缺,偶爾還能跟漂亮姑娘們在酒店聊聊人生,儼然成為了同齡人羨慕的逍遙公子。
半年前,我在參加中外古董鑑定會時,有位金髮碧眼的記者問我成功的訣竅是什麼?
當時我忍著笑,有的沒的編了一堆雞湯話,唬得洋記者和觀眾們連連點頭。
其實,命才是我成功的訣竅。
我生在古董世家,比常人擁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古董。
不論春秋戰國的青銅器,還是唐宋元明清的金石字畫,我都曾無數次的上手觀摩,久而久之練就出了好眼力,有時看字畫只需看半卷就能辨別真假,為此圈裡人送了我一個“吳半卷”的綽號。
由於買古董的人多是達官顯貴,最不缺的就是錢,我手中的貨從入手到出手,有著成百上千倍,甚至萬倍的利潤。
很多時候,我都是含淚賺買主們幾十倍的錢,他們依然點頭哈腰跟我道謝,那感覺怎是一個酸爽了得。
雖然古董是個暴利行業,但也不是什麼貨都收。因為一旦收錯貨,輕則蹲班房吃皇糧,重則還可能丟掉性命。
打我記事起,我爹就立下了“三不收”的規矩——鬼貨不收、賊貨不收、兇貨不收。
鬼貨是指土夫子從古墓裡摸出來的陪葬品,行里人也稱之為冥器,雖然這類貨中有不少珍品,但畢竟涉及到挖墳掘墓,屬於傷風敗德且違法的行徑。還有一種說法是鬼貨上面沾染著不乾淨的東西,會讓人走黴運,所以不能收。
賊貨就是那些膽肥的主兒透過專業的偷盜手段,從各大博物館或私宅偷來的物件。
前幾年,我隔壁古玩鋪子的齙牙叔以超低價,從一位生人手中收了一件南宋官窯花口洗,他本以為翻身暴富的機會來了,結果東西還沒捂熱,就來了幾個穿制服的人,把他以偷盜國家珍貴文物的罪名逮進了班房,至今齙牙叔仍在享受吃皇糧的待遇。我給他算過日子了,他出獄那年,應該剛好是他六十大壽。
最後就是兇貨,這類貨物大多與年份、品相無關,主要集中在兵器方面,例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因為這類物件大多傷過人沾過血,所以收到手中難免晦氣。
其實不收兇貨是古董行預設的規矩,從小到大我去過很多古玩鋪子,著實沒見過掛著刀刃兵器的,即便真有,那必定是個外行在裝孫子。
我對兇貨和賊貨興趣不大,畢竟一個利潤不高,一個容易惹來牢獄之災,實在犯不著冒險,但鬼貨卻是我的一塊心頭肉。
在我十幾歲時,我就對鬼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得知同行收了鬼物賣出高價之後,心裡癢得跟小貓撓一樣。
有次我鼓足勇氣勸老爹收兩件鬼貨,結果被他抽了兩個嘴巴子,可是從那以後,我對於鬼貨的熱情有增無減,並由地上轉為了地下。
有時候我寬慰自己,世界哪有什麼鬼怪,不過是人們編撰出來的事物,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裡面的鬼貨多如牛毛,也未見哪個人出個好歹。
或許老爹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以致於在彌留之際,拉著我的手叮囑以後就是活活餓死,也決不能壞了三不收的規矩。
老爹還囑咐我,如果遇到過不去的大災大難就去找“三道疤”,他會告訴我渡劫的辦法,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去找他,否則後悔莫及,我正準備追問原由,結果老爹就駕鶴西去了。
其實,對我而言做到三不收並不難,但想要別人跟我一樣,可就難於上青天了。
尤其是那些不太懂規矩的新手,在他們眼中鈔票才是最重要的,才不管青紅皂白,只要有錢賺,哪怕是陰曹地府生死判官手中的毛筆,他們也照收不誤,漸漸地古董行的水越來越渾,生意也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