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大清順治元年,三月十六日,辰時。
吳三桂統領麾下關寧軍將士兩萬餘人,祭過大旗,鳴炮出西羅城,出西門向石河方向開拔。
大戰即將爆發,附近的村民都已經逃離家園,沿途的零落屋舍,在雙方的小股哨騎不斷的遭遇戰中已經變成了一處處斷垣殘壁。近郊田地溝渠,行了數里,大軍已經抵達石河岸邊,原本分路開進的兩萬大軍己是合在一起,沿著石河岸邊列成陣勢,兵甲旗幟如林,氣象森嚴。
透過初春清晨尚未完全退去的幾點霧氣,吳三桂極目眺望,沿著石河西岸,上下數十里,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順軍營寨。不過比起前日,紮在石河西岸的順軍營寨明顯減少了不少。大軍旗號當中,也少了制將軍李過的帥旗。探馬細作稟告,李過領著本部人馬往西去了,人馬數目約有兩萬以上,目的地不詳。眼下在山海關這裡的流賊魁首便是李自成與劉宗敏李巖等人,不過,流賊主力和那些降順的前官軍還都紮營在此。
營盤上空,御營親軍的旗號,左營、前營、後營、中營的旗號密佈如林,無聲的向關寧軍的兵丁們宣示著順軍的兵馬和實力。
在眼前的石河對岸,順軍同樣是沿河列開了大陣,數不清的各色旗幟,無邊無際,不知道有多少人馬。
同樣沿著石河河岸,順軍列開了一個個方陣,連綿數里,人馬旗幟似乎望不到邊際。看著順軍的兵馬氣勢,吳三桂身旁的將軍們都發出粗重的喘息之聲。
對岸大順軍陣列開後不久,他們軍陣中突然爆出一陣巨大的呼嘯聲,如海上驟然颳起了颱風。
“吾皇萬歲!”
在數萬人山呼海嘯的歡呼聲中,一個黃龍大傘高高舉起,緩緩分眾而出。數百名御營親軍引導護衛之下,李自成依舊是騎著烏駁馬身穿青布箭衣外面罩了一件蛟龍皮甲,上面佈滿了銅釘,頭上戴著一頂白色氈帽,馬鞍上掛著一柄他用慣了的寶劍。在眾多文武官員和更多的忠心衛士眾星捧月般來到軍陣前面。
海風吹得李自成的黃龍大傘獵獵聲響,他揮起手,身旁盡是向他歡呼的將士臣民。
“萬歲!萬歲!萬歲!”
所有的順軍將士,都揮起他們的兵器,他們排山倒海的“萬歲”聲一浪高過一浪,這種軍心威勢,更看得河對岸的關寧軍不自覺地顫抖起來。
李自成將右手在空中一揮,整個大順軍陣立刻漸漸變得安靜了下來。數萬人馬一起俯首聽候命令。在傘下,李自成同身邊的宋獻策低聲說了幾句,宋獻策點點頭。
少頃,百餘名精騎策馬緩步而出,為首的掌旗馬背上抱著一個少年。
“請山海關吳三桂總兵出來說話!現有大明崇禎皇帝太子在此!請吳三桂將軍出來說話!”
百餘精騎一起扯開嗓門,帶著濃厚陝西口音的口號整齊劃一被風送過了河床。
有人從馬上跳下來,在岸邊尋了一塊寬闊平坦的所在,鋪好了氈墊,在上面又墊了一張狐皮,放好坐墊,請掌旗將抱著的朱慈炯放下來坐在地上。
“該死的流賊!”吳三桂心裡罵了一句。不管這太子是不是真的,李自成這一手都對關寧軍計程車氣打擊很大。人們的視野之中,太子朱慈烺和護衛他的百餘名騎兵都是白衣素服,很明顯,是在給已經故去的崇禎戴孝。
吳三桂周圍的十幾位將軍一齊將目光投向了吳三桂,很明顯,朱慈煥的出現,也讓他們心理防線大亂,都在期待著大帥拿一個章程出來。
朱慈烺出現,毫無疑問是李自成的一招棋,用東宮太子的身份來招降吳三桂的。可是,吳三桂若是不去見他,勢必會給自己的身份合法地位造成動搖,進而更加動搖士氣。
“大帥,不如這樣,我們以數百精騎和大帥的帥旗一道出去,衝到西岸將東宮奪回。我軍派出這數百騎兵,只聲稱是護送平西伯去面謁東宮。走到近處,分兩路突然奔去,勢如閃電,將太子奪回,不要戀戰,立即返回。另外安排數百火銃兵,埋伏河灘中間。敵兵倘若追來,一躍而起,火銃排擊,只消片刻間太子就到西羅城了。這樣,不但可以迎回太子,更可以殺一殺流賊的威風,激勵一下我軍士氣!”
“獻廷,你怎麼看?”吳三桂雖然心中對這個辦法頗為心動,但是,卻是有些猶豫,他轉過視線看著身邊的智囊方光琛。
“大帥,距離太遠,我看不清是不是東宮太子殿下。而且,學生緣淺福薄,未曾與太子謀面。”
這句話,卻是著實點醒了吳三桂等人。對啊!這個距離上,是否是太子,咱們看不清,就算看得清,又有誰見過太子殿下本人的?
“吳勤思!”
“屬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