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東征之事關乎國家氣運。萬萬不可有閃失。自來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武備之事由汝侯去辦。文事,朕有幾道詔旨,你用筆記下來,馬上去辦。今夜就完全辦妥,將朕的諭旨迅速發出,不可耽誤。”
“遵旨!”
李巖見李自成如此鄭重全面的佈置,心中也是一喜。原本以為進京之後軟紅十丈的繁華將李自成迷糊了,但是現在看來,這眼前的永昌皇帝依舊是心思縝密果敢非常。
因為今日是在行軍途中,並非戰場,所以御前官員們在李自成駐地正廳中除陳設御座外,在另一張桌上陳設筆硯,以備使用李巖走到陳設筆硯的桌邊,開啟墨盒,飽舐墨汁,攤開一張箋紙,回頭望著李自成說道:“請陛下諭示。”
李自成說:“你記清楚,第一件事,傳諭保定劉芳亮,立即調集兩萬精兵,交谷可成率領,火速趕往燕京,聽從牛先生排程,入城之後立即實行宵禁。務必令城內宵小不敢造次,若有人有異動,朕授予他在城內三品以下官員先斬後奏之權,不可遲誤!”
李巖筆走龍蛇,迅速記下李自成的原話,複述一遍,隨即停筆恭候。
李自成接著說:“傳諭駐荊州權將軍袁宗第,如左良玉在九江沒有什麼動靜,立即將湖廣軍民諸事交白旺處置,袁宗第本人速調集五萬精兵星夜趕往河南,安定地方,鎮壓叛亂,即在河南等候後命。”
李巖一邊記下上諭,一邊在心裡感到欣慰。他深知袁宗第是一員虎將,攜五萬大軍回師河南,不但河南的局面不致糜爛,而且對黃河以北的戰事也隨時可以救援。他將口諭記錄唸了一遍,又一次停筆恭候。
李自成又吩咐道:“這道旨意是天佑閣大學士牛金星、戶政府侍郎伍興的。傳朕諭旨,催伍興迅速將京師所獲之金銀珠寶速回長安,如尚未走盡,必須悉數啟程,妥運無誤。這是一件大事。還有第二件,燕京各城門嚴禁出入,不許官員外逃。上述各道旨意,務必於今日發出,八百里加急送往各處。”
“這幾道旨意發出,林泉,你替朕起草一封書信,也是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到天津的高一功處,請他轉給濟南李大公子。”
“陛下,要在信中如何措辭?”給李華宇的文書不是旨意,而是書信,這就是私下裡以平等身份對待的意思了。頓時讓李巖提高了警覺。
“朕將朕的打算說說,林泉你看如何措辭好。第一,他的使者與高一功商談的借款三千萬元之事,朕認為有些不妥。中原疲敝已久,三千萬元不足以恢復農桑,興修水利。朕打算借四千萬到五千萬元,問問李大公子可願意相助否?第二,如今山海關、天津一帶即將大戰爆發,請他傳令給天津的南中商人,暫時撤離天津,待戰事平定後再行返回。朕已經想好,將天津衛整個劃為商貿區。天津的南中軍民撤離時,可將各種貨物、兵器、火藥、糧食等移交給大順。大順願意給價購買。第三,朕以下令給荊州的袁宗第將軍,不得對南中水師做備戰之事。請南粵軍水師只管放心往荊州等處去。凡是我大順境內江河,一律對南粵軍水師開放。”
方才李自成傳旨給劉芳亮、袁宗第等人要他們整頓兵馬北上的時候,李岩心中未免有些忐忑,一旦這兩部兵馬移動了,他們所負責監視的左良玉和山東兵馬有異動的話,大順該如何處置。現在看來,李自成已經有了打算。
這樣雖然看上去似乎是大順吃了大虧,但是在李巖和宋獻策等人看來,不過就是李世民渭水之盟、朱元璋向元朝稱臣的翻版,都是為了給自己爭取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所採取的讓步。只要能夠把原本用於防禦荊州和漢水流域的袁宗第一支兵馬變成機動力量,便是學習朱元璋向元朝廷稱臣納貢那樣,向李家稱臣又如何?
何況,做出這樣的讓步,還可以獲得大量的軍餉軍械糧草等戰略必需品,換了李巖是大順的當家人,也會毫不猶豫的這麼做。
在形勢對自己不利時做出一些讓步,就像錛頭兒在十月革命之後同德國簽訂佈列斯特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一樣。只要緩過這口氣來,立刻就把這份條約給變成了擦過屁股的草紙。哪像我國民政府一樣那麼守信用重信義顧忌國際形象?在別人都打到了家門口的時候還在考慮支付賠款,把條約規定的大冶鐵礦礦砂運走。
宋獻策在桌案旁看著李巖將一封書信寫得花團錦簇,既說明了情形,又沒有折了李自成的皇帝身份,不由得由衷讚佩說道:“林泉果然是文武全才,筆下硬是來得!這樣一來,我軍兵馬糧餉齊備,不必擔心後路有事,陛下果然英明!”
“啊,若不是軍師提到了後路,還有一件大事,朕幾乎忘了。”
“請陛下諭示。”
“傳諭留守長安的權將軍澤侯田見秀:張獻忠已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偽號,派重兵駐在廣元,又派出一支人馬進犯漢中。田見秀務必速派得力將領,剿滅進犯漢中一帶的張獻忠零股逆賊,奪取廣元,並作好準備,待朕蕩平吳賊建奴回師長安以後,即派大軍入川,掃蕩獻賊,不使其割據一方,為患將來。”
李巖將記錄的這幾道旨意恭述一遍,又將寫給李華宇的書信呈遞到李自成面前請他過目,之後問道:“陛下,還有何諭示沒有?”
李自成說:“沒有別的緊急事了。你和軍師兩個回去,立刻召集隨徵丞相府、軍師府人手,將這幾道諭旨辦妥,晚膳後送來,朕看過以後,由你丞相府連夜發出,不可遲誤。”
宋獻策與李巖起身告退,回到各自的屬衙之中,略微斟酌了一下字句,便敲定了大概框架。當即屏退閒人,只將兩位機要書記官叫到面前,從懷中取出皇上的絕密口諭記錄,命兩位機要書記分別擬好諭旨稿子。李巖又將稿子仔細看過,改動幾個字,使之更符合皇上平時說話的口吻。然後命一位同皇上左右常有來往的書記官趕快進行宮去,請皇上親自一閱。
李自成殺了羅汝才賀一龍,火併了他們二人的隊伍之後,便改襄陽為襄京,建立新順政權,自稱新順王,初步設定了中央和地方政權。從那時開始,軍政事務日繁,以新順王名義發出的各種告示、命令,都是文臣擬稿,經他過目,由他用硃筆在稿子後邊寫一個草書“行”字,俗稱“畫行”,這檔案就可以由分管的文臣用楷書謄抄,再請掌璽官加蓋印璽,向外發出。到了西安,建立了大順朝,制度更為嚴密,而李自成對“畫行”也已經成了習慣。這制度和現在的圈閱制度也是如出一轍。
因為早已得到了李自成的認可,又是李巖和宋獻策這兩位他十分信任的文臣所起草過目的稿子,所以,當晚便有十數匹健馬向北京方向狂奔而去。
“這幾道旨意和給李華宇李大公子的書信送到,我大順就可以在與遼賊、吳賊、獻賊等人的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