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三十五章 幣窮匕現(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三十五章 幣窮匕現(上) (1 / 2)

一個政權的權威基礎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貨幣。

讀過那本譭譽頗多的金融類書籍《貨幣戰爭》的朋友們想必都清楚,對於美帝這樣以金融手段掠奪、剝削全世界的強盜國家,他們印刷的綠紙就是一張張可以合法的從全世界將各國人民的血汗變成美國人民的幸福生活的欠條。

而美軍就是保護這個欠條在全世界的貿易和結算體系當中流通,充當最大結算工具的打手。

如今,李守漢也要祭起貨幣這個殺人於無形,掠奪起來波瀾不興但是卻血肉斑斑的大殺器了。

在大將軍府的簽押房之中,聽得外面各司各曹的辦事人員緊張忙碌的腳步聲,噼裡啪啦的算盤聲,李守漢半躺半臥在羅漢床上,身上搭著一床毯子,看似閉目養神,腦海當中卻是翻江倒海般算計著。

美國人的綠紙能夠走遍全世界,成為最硬通的白條,前期靠得是美元同黃金掛鉤,後期則是靠得是石油,用石油綁架了全世界。但是,在這之前,揚基佬們強大到了變態的工業體系和以工業體系為支撐的軍事體系,為這個形式打下了基礎,做了背書。否則,富蘭克林們的頭像就算是印刷的再精美,也只能是出現在廁所和清明節前的農貿市場裡。可是卻偏偏有那麼多傻白甜天真的認為揚基佬就是全靠綠紙,然後拼命的鼓吹把天朝的工業體系全部低價出售換成綠紙,這樣天朝就可以在東半球達成霸權了。這其中不乏知名的所謂經濟學者在那裡搖唇鼓舌,搖旗吶喊的,什麼股份,什麼私有等等,層出不窮。直到今天,“股份”和“私有”的門人弟子們還是貽害無窮。

“哼!他們可以用石油,本王如何不可以!”李守漢儘管眼下只是公爵的爵位,但是,他手下的人,早已稱呼他為王爺了。在這種時候,不要說他被手下人在稱呼上含糊些,甚至是僭越些,就算是他出來進去的使用天子儀仗車馬,估計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在當下的貿易格局當中,南粵軍和南粵軍的南中根本之地,算得上是在整個世界貿易體系當中舉足輕重。輸往內地的糧油,精鹽、糖類,布匹,鐵器,從內地輸出的茶葉、絲綢,自己生產的瓷器、茶葉、布匹、軍器,被一條條海船輸往世界各地。

“你們說,如果我們這個時候宣佈,只接受我們自己鑄造和委託盟友以我們的標準代為鑄造的銀元,作為結算貨幣,這個手段如何?”

“還有,皇上新年後登基,發行的弘光銀元和弘光通寶,和我們南中銀元和通寶,作為唯一的合法貨幣在中原流通的話,你們覺得如何?”

召集來戶曹、隆盛行等相關人等在簽押房之中議事,李守漢首先丟擲了自己的議題。要將南中的貨幣,作為和航海條例一樣的手段,在整個貿易體系,在整個內地推廣開來。

“啊?”李沛霖等人一落座,屁股還沒有沾到椅子墊,就聽到了李守漢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頓時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他們看來,今日主公召集議事,十有八九是要商量糧餉轉運之事。但是,卻沒有想到,主公卻是丟擲了這麼一個議題。

“改元之後,新錢鑄造的如何了?”

“回稟主公,自從福王監國後,南中各處鑄錢局便開工製造,日夜不停。如今,運抵南京,儲存於戶曹倉庫之中的弘光銀元已有百萬元,通寶更是有了摺合銀元十倍金額之數。”

“儲存於各處緊要之地駐軍當中的銀元、通寶,總計也在此數。”

這也就是李守漢了。掌握著真臘、呂宋的幾處超大型銅礦,依託航海貿易和工業生產,手中掌握的金銀等貴金屬堆積如山。又有以水壓力製造銀元和通寶的能力,消耗極低,速度和效率奇高。這才能夠在短短數月間製造出如此規模的新錢。

“取錢樣來!”

金殿上,朱由崧發自肺腑的安慰了李守漢一番,聽到了內閣首輔大學士馬士英所奏報的新錢已經鑄造完畢一筆,請陛下的旨意,定下何時投放上市。

沒有哪個皇帝在正式改元前聽說自己年號的新錢已經鑄造完成不龍顏大悅的。當即朱由崧便是好生誇獎了馬士英幾句,當然,這君臣二人都清楚,如今府庫空虛,這些新錢從何而來。說不得對梁國公更是另眼相看了。

有小太監捧著木盤,盤子裡錦緞上排列著十數枚晶瑩耀眼的新鑄造銀元和通寶,一一送到朱由崧和朝堂上文武大臣面前。

朱由崧手中捏著一枚銀元,看著手上這白花花、亮晶晶、圓滾滾的東西,不由得眉開眼笑。想不到,朕也有能夠看到自己年號錢幣的這一天!他已經打定了主意,散朝之後便要將這錢樣呈送太后,然後,送到父皇靈位前供奉起來,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靈。

銀元整體,製作得非常精美,圖案自然清晰,色澤細膩豐富,上有“大明戶部銀元”下有“弘光元年鑄造”、“折金花銀一兩”等字樣,中間則是“弘光寶藏”字樣,錢文秀逸,筆畫端莊。背面,則寫著“壹圓”兩個大字,周遭是是日月星辰梅花松枝圖案。花邊上,還有一行小字“含銀九成七”。

作為一個父子二人都被潑了幾百年貪財好色汙水的皇帝,朱由崧雖然沒有東林黨徒們說的那麼不堪,但是,對於錢財,又有哪個人不喜歡呢?特別是製造的如此精美的錢幣,又有自己的年號,頓時,朱由崧心花怒放。他用指尖輕輕撫摸,感受上面的花紋圖案,還有邊緣的齒紋,還覺得不是很過癮。示意身邊的小太監過來,伸手將木盤之中的銀元盡數抓了起來,任其落下,發出叮咚的悅耳聲音,語音不斷。木盤內,白花花的光澤炫人眼目。

木盤內,大臣們手中的這些銀圓,幾乎每枚外形、成色、重量一致,一枚就可當一枚使用,這也是當初南中為了避免因成色、重量不符標準,甚至流通時只能按重量計值,不能按枚計值,失去銀圓流通意義,導致不能充當結算工具而特意加強的。而且,這些銀圓的含銀量,還是驚人的含銀九成七,與大明折色銀差不多,可謂非常的優質。甚至比起入內府庫房的金花銀來,成色也是相差無幾。但是,如果這些大臣們知道,這些表面上標定了九成七含銀量的銀元,實際含銀量高達九成九,不知道他們的下巴會不會砸到腳面上。

(九成九含銀量的銀元不是作者杜撰的,錢幣收藏界著名的工字銀元,是毛委員在井岡山時期製造的,含銀量高達99.8%!沒錯,你沒看錯,就是九九八!)

以如此高的含量來製造銀元,除了為了打出弘光銀元的招牌,讓弘光這個年號更加具有號召力之外,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考慮,也就是為了防止有別有用心之人仿製、偽造銀元。須知,此時大明戶部的折色銀,含銀量不過九成三,而江南各處流行的民間銀錠,充其量也只有90%的含銀量。

雖然,這些銀元採取水力為動力進行衝壓,不能保證動力的穩定性,銀圓之間,略略有些差異,不過能達到如此精美與標準,已經非常不錯,民間接受與普及,不是問題。

看著這些閃爍著亮晶晶光芒的錢幣,朝中的百官卻是各懷心腹事。這些錢雖然他們也是第一次見,但是並不陌生,因為他們自己最重視的南中銀元和通寶,跟這些貨幣成色基本一致。南中銀元和通寶,一直被他們珍藏在私庫裡,小心看守,珍重萬分,但是,如今要讓他們接受這些跟南中銀元通寶成色基本一致的新朝貨幣,他們卻不情願起來。

因為,一旦這些錢幣在市面上流通,進入朝廷的財稅體系,流入官府的庫房,那麼,他們便失去了一個剝削、壓榨平民百姓的良好工具。

大明鑄錢,在明太祖朱元璋時,只交由工部的寶源局負責,那時每年鑄錢不多,而且大力奉行寶鈔政策,對銅錢控制嚴格,三番兩次的停鑄、禁用,所以雖那時民間私鑄猖獗,然總體而言銅錢是很值錢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