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五十四章 國之重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五十四章 國之重器 (1 / 2)

在李守漢簽押房院落裡值班的侍衛,皺著眉頭,一臉苦笑的望著簽押房外那三間精舍。

這三間精舍,原本是李守漢用來招待賓客的會客室兼大餐間。裝修用具自不必說有多麼的精巧華麗,內中更是一番驚喜設計。用上好硬木雕花隔扇將三間精舍隔開。若是賓客多了,便將隔扇開啟,便是一間空間頗為寬敞的大廳。

大廳內,十幾張桌子被侍衛們拼接在一起,成了一張長條形的桌案。桌案兩側幾十個平日裡都是為人師表、文質彬彬的傢伙,此時爭吵的面紅耳赤,室內原本整潔的地面上,更是滿是紙屑,墨汁、墨水被甩得將雪白的牆壁上一個個黑點。

如果是別人看到這樣的情景,只怕早就暴跳如雷了。但是,坐在角落裡端著雕花玻璃茶杯一口一口啜飲著從臺灣送來的凍頂烏龍的李守漢本人,卻是心中笑成了一朵花。

“今天老子也算是體會到了什麼叫天下英雄盡入吾榖中的感覺了!”

伽利略等人被內山永明引導到這裡來的時候,李守漢已經帶著負責研製後裝槍的何營官,官名喚作何五升的,以及十幾個河靜製造的工匠頭目在精舍裡爭吵一陣了。

見伽利略為首,領著一群這個時代最頂尖級別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到了,不由得李守漢喜笑顏開。“老先生來了?快快快!何老五,把你設計的這款火銃情形和幾位先生介紹一下,讓他們給你仔細的計算一下,怎麼樣才能做得到離心目之中最理想的那杆火銃最近!”

何五升有些故作謙虛的命手下人將遮蓋在圖板上的白布去掉,露出上面的設計圖紙。同時又將桌上用長條托盤上蓋著的紅綢掀起,將原型槍展示在這十幾位大牛面前。

同內地流行的工筆繪製圖案有些不同,在南粵軍之中,早已推行開平立剖三面圖形繪製按照比例尺設計圖紙,並將其推廣到工業製造和房屋、橋樑、碼頭、船塢等建設上。這種圖紙雖然不能入大人先生的法眼,但是對於工匠們來說,卻是方便的很,也準確得多,比起那種藝術性遠遠強過科學實用性的神器圖片,可是強的太多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藝術系的學生繪製的工業設計圖紙會是什麼樣。)

何五升設計的這款槍,倒是頗為符合李守漢的要求,而且,原型槍也經過士兵的演示,頗為符合那一次戰役總結會上,眾人所提出的針對遼賊們的深溝高壘長壕碉堡的戰術需要。

這個火銃的最大一個優點,就是可以臥姿狀態進行裝填!

一個用呲鐵鋼製成的可立起的彈膛,彈膛前方是個縮口,可以嵌入槍膛後部,發射藥爆炸後縮口膨脹,封閉燃氣從後膛漏出,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固定在槍上的金屬彈殼。士兵們採用南粵軍眼下通用的紙殼定裝彈,可以很輕鬆的在臥姿狀態下裝填完成。而且,因為是後膛裝填,省去了用通條夯築結實彈丸與發射藥二者之間的步驟,更是提高了不少速度,差不多立姿裝填三發的話,臥姿可以裝填四到五發。只不過,槍管卻是未必能夠經受得起那麼頻繁的發射,發燙的槍管不允許如此連續密集的發射。

幾個聞聲趕來的近衛旅軍官也是饒有興趣的搶過士兵手中的原型槍拿在手中仔細端詳起來,並在工匠們的幫助之下興致勃勃的開始熟悉起這杆新火銃來。

與之前的火銃截然不同的裝填方式,讓他們頓時覺得大開眼界。

“一、扳開彈膛下方的擊錘!”

“二、轉動槍右邊的曲柄,將彈膛外旋立起!”

“三、檢查彈膛底部火門!”

“四、將紙殼內的發射藥倒入彈膛,完成裝填發射藥!”

“五、塞入彈頭!”

“六、轉動曲柄,彈膛回位,嵌入槍管,完成閉鎖!”

在工匠和士兵們的口令下,幾個近衛旅的軍官乾脆也和負責試驗的兵丁一起,採取臥姿進行裝填,模擬在面對遼賊和其他敵人的溝壕工事之中發射出來的箭矢彈丸下進行裝填彈丸、發射的全套動作。

有眼尖的同學可能已經看出來了,這款基於佛郎機的子銃原理設計出來的新銃,同歷史上出現過的卡曼爾萊德(Kammerlader)M1842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同卡曼爾萊德槍相比,原本由火帽完成的擊發,仍舊是由燧石完成。而且,也從卡曼爾萊德槍的線膛變成了滑膛。

歷史上,卡曼爾萊德槍算是一款比較悲催的步槍,列裝的時候,德萊賽擊針槍已經出現,而且產量很低,總計幾十款改進型,但是產量卻只有四萬多支,至於裝備的軍隊範圍更是隻有挪威陸海軍和瑞典海軍裝備。

但是,生不逢時並不代表著卡曼爾萊德槍的效能不好。相反,它所特有的設計和裝填方式與德萊賽擊針槍相比,雖然速度慢,但基本解決了後膛漏氣的問題,使卡曼爾萊德槍的精度和射程都大大優於德萊塞針槍。 1861年比利時舉辦了一場高精度軍事步槍的射擊競賽,結果證明參賽的卡曼爾萊德M1860是當時最精準的步槍之一。卡曼爾萊德槍早期使用球形彈,後來採用錐形彈,1855年後全部型號改用米尼彈。

眼下,何五升拿出來的這款新銃,便是他根據自己腦海裡的想法和李守漢對他的提示,鼓搗出來的猴版卡曼爾萊德槍。

擊發改燧發,線膛變滑膛。唯一沒變的是依然用的是米尼彈。

米尼彈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反正只是彈丸而已。索性便一步到位了。

但是,原型槍有了,並不一定就能立刻裝備部隊。還有許多情況需要完善。在伽利略等人到來之前,李守漢已經和在場的人們就新火銃的尺寸定型進行了好一番的商討,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什麼人體工程學概念,但是,也有一件武器是不是能夠讓最多的人使用起來舒適、稱手的標準,為了最好的能夠發揮出這款火銃的效能,李守漢特意召集了七八個醫生前來,讓他們從郎中的角度來對這款火銃的尺寸進行點評,從中找到最佳的尺寸,讓戰士們能夠發揮出這款火銃的最佳效能指標。

至於說為什麼連夜召集伽利略等人前來,讓老頭子一路忐忑不安,更是為了充分發揮這些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聰明才智、學術造詣,給這款槍新增上一些科技附加手段。

“如何計算出最合適的銃管壁厚,讓火藥可以將彈丸送得更遠,打得更準,防止火藥發射後的氣體外洩,這些問題,便是本公給列位出的考題。大家不妨在此仔細的研究一番。”

於是,帕斯克、托里拆利、費爾馬、馬蘭•梅森、伽桑狄、德扎爾格等人立刻陷入了學術探討的自由國度狀態,在外人看來,基本上就是一群瘋子了。

從銃管的長度,到射程,進行逆向推定,這些科學家們很快便有了方向。

接下來便根據要達到的最大射程,計算火藥的裝量,根據火藥的數量,計算開始急劇燃燒的那一瞬間,銃管所承擔的最大壓強,再根據這一資料,從冶金學的角度計算該用哪種合金,才能最大限度的削薄管壁,降低銃管的厚度,進而使得整個火銃變得更加輕一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