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通往東南方向的官道上,車馬擁塞,人頭攢動,騾馬的嘶鳴,與呼爺喚娘尋妻覓子之聲不絕於耳。
從朝陽門開始,一直沿著運河到通州,近百里的燒灰道路被逃出京城的人流車流挑子轎子塞得擁擠不堪。也難怪,李自成的大順軍兵不血刃便連續破了岔道城、八達嶺、居庸關,通往京師的最後一道險關隘口便改姓了順。
數十萬大順兵馬居高臨下,在八達嶺上如山洪暴發一般沿著山路猛撲下來,這種氣勢又豈能是南口、昌平、沙河等處駐軍所能夠抵擋得住的?何況,這些地方的駐軍早就是虛有其表了。
三大營土木之變後主力損耗殆盡,此後一年不如一年,雖定兵額十萬,又有春秋二班官軍一十六萬,然內有多少,實在難說。
而且班軍淪為工匠,終歲不得入操,被京城權貴呼來喝去,充當雜差苦役。營兵又多為勳貴子弟,驕惰成性,平時到教場應付操練者少,還未到天黑就散夥,這戰鬥力自然不用提了。
當然,不說戰鬥力,論起外表,三大營諸人個個高大威武,形象不用說每次皇帝閱兵,見旌旗林立,盔明甲亮,官兵齊呼萬歲,每每心中大悅。
但是,其中弊端重重,瞞得過皇帝,卻瞞不過同樣是居住在京城的百姓和官吏眷屬。他們很清楚,歷次奴賊入關在京畿地面上劫掠,幾時見過京營的大爺們斬將立功?不都是從各地抽調的勤王兵馬來幹苦活累活?可是,如今連邊軍都是不戰而降了,京營的這些大爺們又如何是對手?
一個主意在京師居民腦海當中隨即形成,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聽聞南路的大順軍也只是引兵馬出太行,取真定、保定這一條路北上,意圖與自居庸關南下的李自成所統領的主力南北夾擊北京城。這些人當即便做出了抉擇:
“出朝陽門沿著通惠河奔通州,到了通州,或是換漕船沿著運河南下,或是乾脆奔天津乘海船出海奔山東!”
逃難的人們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錢有勢之人騎馬乘車坐轎,便是到了朝陽門內水關碼頭,也是有人迎接護送,上了停泊在通惠河裡的運糧船,準備優哉遊哉的乘船到通州。漕幫的幫眾們也是抓緊時間利用這難得的商機狠狠的賺上一筆銀子。
“一個人,五十塊銀元。不分主子奴才,不分男女老幼。箱籠行李,一件便是五塊銀元!咱們這是真不二價,童叟無欺。您還不要嫌貴,有的是人要做。何況,咱們這船可是漕幫的船隻,您若是到了通州還打算南下運河,咱們不再另行收費。一道下山東回江南便是!若是打算到天津換海船,那您就更加的得坐咱們的船了,咱們漕幫雖然是一群苦哈哈,可是蒙國公爺父子兩代人看得起,咱們都是給他老人家們出力辦事的。漕船和海船,那是江海一家!不坐咱們的船,您就算是到了天津,只怕也是要另外找門路才能上海船。咱們就不同了,直接北運河到泥沽,到了碼頭,只要有空的海船,您就可以登船!”
有道是車船店腳衙無罪也該殺。這些久歷江湖的人一張利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把人們忽悠的不分東南西北。
很快,漕船上便滿是箱籠行李和衣冠楚楚的達官顯貴了。
而拿不起這筆船資的人們,便只能是滿是羨慕嫉妒恨的繼續沿著通惠河兩岸的道路,向鄭村壩、楊閘、通州方向行走,準備到了通州再行想辦法或是尋覓漕船南下,或是東進天津乘坐海船。
那些實在是沒什麼太多閒錢的,倒是一開場便打定了主意,邁開自己的兩條腿,沿著運河南下,通州、滄州、德州、臨清這一條路只管走就是了。
望著人潮攢動的通惠河兩岸,得到了聖旨,將部隊從南苑調到朝陽門、東便門、正陽門等處把守京師東南方向的談奇瑞、羅明祖兩位左都督兼伯爵,也是興趣闌珊。雖然他們的眷屬和傢俬,此刻早已在黃浦江邊的石庫門房子裡看著浦江落日聽著舟楫槳聲,但是,看得這一幕,未免確實有些讓人頗為傷懷,有著窮途末路之感。
“老羅,你看看這個陣勢!”站在朝陽門的城樓上,望著從那刻著一枚穀穗的城門洞內不斷湧出的逃難之人,談奇瑞完全沒有了往日神采飛揚的精氣神,而是頗為萎靡不振。
“看著樣子,京師是非丟不可了!”兩個膽大妄為的傢伙,便在城樓上當著一群心腹將領的面肆意言論起來。
“你說李闖王打得什麼主意?”
作為統兵將領,羅談二人自然對於軍情要比城下的百姓瞭解的多,他們身後的牆上掛著的公文袋裡,便有數份軍情文書。將李自成南北兩路的進軍情形說得一清二楚。
北路李自成親自統領的主力軍隊自不待言,已經將數百門大炮拖過了八達嶺,沿著軍都山南麓一路急行軍直奔昌平、沙河一線。而在清河一帶,已經出現了大順軍的前鋒遊騎,駐守在這一帶的三大營兵馬人心惶惶,每日裡逃兵不斷。
相比較京師三大營的舊軍,脫胎於京營的新軍,羅談二人掌握的確實不錯。接近三萬人的隊伍,基本建制圓滿,士氣還算不錯,到現在如此緊迫的形勢之下,也只是跑了數百人而已。
“不管別人怎麼想,咱們把手裡的弟兄攏住了就是!”羅明祖很是堅定,他部下當中,千總以上的軍官家眷已經全部送往天津,隨時可以上船南下。千總以下的低階軍官和兵士,則是每個人發了兩個月的糧餉作為安家費,以籠絡軍心。
談奇瑞做得也是不差,他大喇喇的坐在一口箱子上,用鐵網靴的靴尖將腳前的一口虛蓋著的箱子蓋踢開,露出了裡面紅彤彤的一片。
“這是咱老子捨出去了這張老臉,在京裡的隆盛行那邊借貸來的二十萬銀子。今天我和老羅喊你們這群狗東西來,就是告訴你們,到了節骨眼上,咱們兩個事不會吝惜銀子的。你們也得對得起這些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