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六百一十二章 給熱播劇推波助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一十二章 給熱播劇推波助瀾 (1 / 2)

自從洪承疇中伏,廣寧失守,遼東明軍近十萬人馬全軍覆沒的訊息傳到北京後,朝野上下就關心著洪承疇的下落,一時間傳言四起說法不一。有的說他在中伏時率領親兵拼死力戰試圖突圍,結果死於亂軍之中。有的說他率領曹變歧和王廷臣、白廣恩諸將血戰到底,身被數創,仍然督戰不止,左右死傷殆盡,他正要自盡,敵人擁到,不幸被俘,以後生死不明。

過了幾天,又有新訊息傳到北京,說邱民仰、曹變蛟、白廣恩、王廷臣唐通等人都死於亂軍之中,其餘監軍道員十餘人、大小將領數百人,有的戰死,有的被俘後遭到殺害,而洪承疇被俘後一看見奴酋洪太就罵不絕口,但求速死,已經被解往瀋陽。

朝廷大佬們除了命寧遠總兵吳三桂“務將洪承疇到瀋陽就義實情,探明馳奏”,同時崇禎也叫王德化等人密諭在山海關、寧遠等地監督糧餉的太監們務必要打聽清楚,洪承疇是否果真不屈,已經就義。

過了七八天,從寧遠總兵吳三桂那裡和太監們的奏報相繼來到,而洪承疇在北京的公館中得到的訊息更快。首先是洪承疇督標中軍中的一名親兵,被俘後從瀋陽逃了回來,說他臨逃出瀋陽時確實在漢人居民中哄傳洪承疇絕食身死,是一個大大的忠臣。而太監們和吳三桂等人的密奏,也是證明了這個說法,說據聞洪承疇確實自縊未遂,繼以絕食,死在了瀋陽。

這些軍報送到了王德化、王承恩的面前,輕飄飄的幾張紙卻讓二位王公公如同面對萬斤巨石一般。前些日子,就在廣寧戰事正在膠著之際,議和被朝野上下一片口誅筆伐時,崇禎同學的兒子之一,不幸夭折。

國事和家事雙重打擊都落到崇禎頭上,這麼大的壓力,會讓這個命運實在不濟的皇帝究竟如何,兩位王公公實在不敢去想。但是,若是因為這個貽誤了軍國大事,少不得又會被言官們指責權閹誤國。

“大伴,有何事便只管奏來。”倒是崇禎有些破罐破摔的看開了。如今局勢已經如此了,還能壞到哪裡去?

聽得了從寧遠送來的最新軍報,崇禎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嘆了幾口氣之後,隨即命傳諭內閣首輔周延儒進來。近來因為對李自成和遼東反賊們作戰連連失敗,他已經再次動了更換內閣的心思,只是遍觀朝臣,卻都是一群只會搖唇鼓舌的貨,嘴頭上的功夫能夠讓百萬雄師頃刻間灰飛煙滅,但是實際的辦事能力也是可以讓百萬雄師灰飛煙滅,不過是自家的。辦事能力甚至沒有一個比得上已經被斬首的陳新甲!但是,眼下初逢大敗,又不能再在朝中掀起波瀾,所以他的不滿意並沒有表露出來。等周延儒進來行過一跪三叩頭禮以後,他望著跪在地上低頭等待問話的內閣首輔問道:“洪承疇為國盡節的事,卿可有別的訊息?”

原本內閣首輔見皇帝,是可以有個座位的,但是,如今這點待遇也被崇禎給撤銷了。不過,此時周延儒卻也不敢爭競此事。只管低頭回答說:“內閣也並無新的塘報。洪宅家人陳應安昨日曾到臣部見臣,說洪承疇確已慷慨盡節,言之確鑿,看來頗似可信。”

崇禎說:“朕也見到陳應安等奏本,所以將卿叫進宮來商量。既然洪承疇為國盡節,實為難得的忠烈之臣,朝廷應予褒榮,卹典從優。卿可知道洪承疇在京城有何親人?他的兒子現在何處?”

周延儒說:“洪承疇長子原在京城,一個月前因事離京。昨天據陳應安等對臣面稟,彼已星夜趕回,大約一二日內即可來到。洪家在京城如何發喪成服,如何祭奠,如何受吊,都已準備就緒,只等洪承疇的長子回京主持。”

“除了洪承疇之外,遼東之戰各部殉國之官員將佐,撫卹封典之事,內閣也要好好的操辦起來才是。切勿使得忠臣良將慟哭於九泉之下!”

“臣回去之後便令禮部火速操持起來。斷然不會令死者寒心,生者齒冷便是。”

“卿回去之後,可令人擬一道密旨,與寧遠伯父子、左平賊、京營及各處帶兵將領,朕要他們在聖旨到日,十日之內務必打一個勝仗!以此來提振朝綱,重新整理軍心士氣!”

幾天以後,禮部關於洪承疇和陣亡殉國將士的各項褒忠榮典已經題奏皇帝,楊國柱、馬科、白廣恩、王廷臣等殉國總兵一律追贈太子太傅,諡以美號,大抵都是忠烈、忠壯、忠武之類,賜祭葬,於家鄉和立功省份、殉國之處建祠奉祀。誥封妻室一品夫人,蔭一子為錦衣衛指揮使世職。吳標這個崇禎一心想要打造成自己手中一把利刃的神機營將領,則是追贈驃騎將軍,封昭烈男,賜祭葬,有司於家鄉及立功省份、殉國處建祠,加世職三級,蔭一子世錦衣千戶。

至於說洪承疇洪督師的殉國後的這些榮典事項,更是榮耀異常、包括賜諡號文忠,贈太子太保,賜祭九壇,在京城和洪承疇的福建家鄉、陝西等地建立詞堂。禮部與工部會商之後,合奏皇帝,京城的洪承疇祠堂便要建立在正陽門月城中的東邊。

明朝最崇奉關羽,敕封協天大帝,全國到處有關帝廟,建在正陽門月城中的西邊的關帝廟在京城十分有名。如今奉旨在月城中的東邊建一“昭忠祠”,分明有以洪氏配關羽的意思。

工部的郎中們又有了這樣的發財好機會,將工料銀子領出來之後,照例先收起兩三成作為常例銀子,之後召集木廠、營造商來奉旨火速趕辦。祭棚搭在朝陽門外、東嶽廟附近,大路北半里遠的一片空地上,坐北朝南。面對東關大路,貧民房舍拆除許多,很是寬大。臨大路用松柏枝和素紙花扎一牌坊,中間懸一黃綢橫幅,上書“欽賜奠祭”。牌坊有三道門,中門是御道,備皇帝親來致祭,一律用黃沙鋪地。從牌坊直到一箭之外的祭棚,路兩旁樹著許多杆子,掛著兩行白綢長幡和中央各衙門送的輓聯。路兩旁三丈外搭了四座白布棚,每邊兩座,三座供禮部主祭官員及各衙門陪祭官員臨時休息之用,一座供洪氏家人住宿休息。還有奏樂人們的小布棚,設在祭棚前邊,左右相對。其餘執事人員,另有較小布棚兩座,都在祭棚之後。祭棚門上懸一黃緞匾額,四邊鑲著白緞,上有崇禎御筆親題四個大字:“忠魂不朽”。祭棚內就是靈堂,佈置得十分肅穆莊嚴。靈堂內正中靠後設一素白六扇屏風,屏風前設有長几,白緞素花圍幛,上放洪承疇的靈牌,恭楷寫著“故大明兵部尚書、薊遼總督、太子太保、賜諡忠烈、洪公之靈位”。前邊,左右放著一對高大的錫燭臺,中間是一個白鋼香爐。緊挨靈幾,是一張掛有白圍幛的供桌。靈堂四壁,掛著挽幛、輓聯。靈堂門外和松柏枝牌坊的門兩旁都有對聯,全是寫在白綢子和細白葛布上。所有對聯和輓聯,都是稱頌洪督師和將士們忠君愛國,壯烈捐軀。

京城畢竟是文人薈萃的地方,遇到皇帝為殉國大臣賜祭的難得機會,各大小衙門,各洪承疇生前故舊,以及並無一面之緣的朝中同僚,有名縉紳,都送輓聯,自己不會作輓聯的就請別人代作,各逞才思,各顯書法,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或是專悼念一人,或是祭奠全體陣亡將士,總之,各自都是挖空了心思要展示一番自家的文筆和才華。且看那牌坊中門的一副楹聯,雖然不算工穩,卻寫出了當時的朝野心情:

十載汗馬,半載孤城,慷慨忠王事,老臣命絕丹心在;

千里歸魂,萬里悲風,揮涕悼元老,聖主恩深卹典隆。

洪承疇的靈棚兩側,擺放著遼東戰事之中殉國的各位文武官員的靈位,依照著品級、功績,各有供桌,以香花供果祭祀。照著文東武西的格局,東側以邱民仰為首,文官知府以上者,西側以楊國柱為首、吳標次之,所有武將參將以上者皆有祭祀。

從朝陽門出城向東,連綿數里都是祭祀的車馬轎子,整個街道都被各種巨大的挽幛輓聯所渲染成了一片白色。

“大掌櫃,照您的吩咐,號裡的夥計們,已經和禮部的先生們說好了,每天給吳標的供桌換三次鮮花供果,燈油蠟燭也是給足了。”

“主公吩咐了,吳標雖然反水,但是那些兄弟之間鬧了生分,他殉國遼東,也是死得其所,咱們南粵軍上下,務必要讓他死有哀榮,身後之事辦得風光無比!”隆盛行京師分號的大掌櫃林文丙,手中捏著一份夥計們抄來的祭奠洪承疇和陣亡將士的文字,若有所思。

隆盛行的店鋪,恰好便是面對著洪督師等人的靈棚,每日裡川流不息的文武官員、軍民百姓們,不管是來祭拜洪督師和楊國柱、邱民仰、吳標等人的,還是來圍觀看熱鬧的,都要從隆盛行門前經過。很會做生意、搏好感的隆盛行幾位大掌櫃,索性命人在店鋪門前支起了攤子,只要來祭拜的,每人送哭靈手帕一塊,另外,送茶水,送湯藥,以備那些哭得過於傷心,嗓子嘶啞,或是情緒激動哭得昏厥過去的人不時之需。

投桃報李,路過的文武官員、太監勳貴們,少不得頂著一雙紅腫的眼睛到隆盛行門前誇獎一句,“急公好義,有古之君子之風。”有那面子足、身份尊貴的,更是到店鋪內稍作盤桓,享受一下隆盛行奉上的各色香茶細點,精細果子,時新水果。

當然,這些都是面子上的事情,如今洪督師死了,遼東軍馬垮了。朝中但凡有個眼睛的人都看得出,如今只有寧遠伯一人可以支撐危局了,隆盛行是誰家的買賣,這些人都清楚的很,此時不拉拉關係,更待何時?

因為就在自己店鋪門口,隆盛行的管事們很容易的便將皇帝崇禎寫給洪承疇的祭文抄錄到手,連同京師之中各部動態,以及十幾個大臣向李守漢表示忠心的密函,一併派人快馬送到天津,面呈李守漢本人。

同時擺在咱們的寧遠伯書桌上的,還有以崇禎皇帝的名義發來的聖旨,命令他督率所部向遼東反賊發起進攻,務必要在十天之內紅旗奏捷,以提振民心士氣。

“開玩笑!這不是和校長玩的戰術一樣,飯館子戰術,人家剛吃下一桌,你又端上去一桌,打算撐死對手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