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說,可是天津官場上下,凡是有份接到寧遠伯請客帖子的官員無不是心中惴惴。別的不說,為了遼東戰事,寧遠伯可謂是付出巨大。幾乎將掌上明珠的昭陽郡主一條性命丟在塔山!還有那些兵馬糧草軍械軍餉的消耗,可謂巨大!
有心的官員們私下裡計算過,不算撥給寧遠總兵吳三桂的那一萬戰鬥力遠勝於一萬家丁的屯田兵,南粵軍此次戰役,傷亡失蹤應該在三四千人上下!這可據說是伯爺領兵以來從未有過的損失。
還有從天津港口接駁轉運走的大批糧草軍械火藥炮子軍餉甲冑醫藥等物資,光是糧米豆料,就不下百萬石!如今,一番苦心,諸多物資,盡諸付了流水,換了是誰,只怕也是要找個點背的尋了來殺了出口惡氣!
第二天,天津官場文官道員,武官參將以上,在天津巡撫的率領之下,齊聚天后宮外。眾人抱著接受寧遠伯雷霆震怒的心態接受李守漢的召見。
很意外的是,李守漢今天似乎心情大好,而且絲毫沒有偽裝的痕跡,含笑與眾人寒暄,倒像是家中有什麼喜事一般。這讓眾人非常不解,明明據說暴怒非凡,將簽押房砸得一片狼藉,如今卻哪裡見得到一點暴怒之後的影子?
在娘娘宮院子裡,臨時搭起了齊脊天棚,用上好的精緻細棉布作為天棚的材料,遮擋著初春的陽光和風塵。天棚內,二三十桌上好的銀席面早已安排妥當,銀質高腳果盤裡,四幹四溼四果子四蜜餞早已擺好。
宴席,便在眾人的忐忑惶恐之中開始了。李守漢熱情的招呼眾人落座,然後喊了一聲:“上菜。”
眾人不禁一愣,上什麼菜?這麼倉促?難道今天當真就是來吃飯的?可是,如此一來,咱們這些官員,和碼頭上的那些苦力又有什麼區別?上來就開吃,吃完了大碗茶灌縫,然後接著去碼頭扛大包?正在疑惑的時候,卻見僕人將一盤很奇特的菜端了上來。只見一些薯類被切成塊,上面很明顯澆了一些糖漿,這菜倒是特別,饒是眾人都是吃過見過的,但是之前卻從不曾見過。
李守漢一笑說:“這是本伯親自指導廚子做的一道菜,廚子們給起了一個名字,叫拔絲紅薯。因為原料是紅薯,而外面包裹了糖漿,可以扯出藕絲一樣的線,所以叫拔絲紅薯。”
眾人這才知道這道菜的來歷,嗅著陣陣甜香,頓時食指大動。此時的紅薯在北方可是屬於絕對的稀罕物,再者,又是從不曾見過的吃法,用上好的白砂糖熬製烹飪而成,這如何能夠輕易放過?當下就有人準備動筷子品嚐,卻見李守漢說:“眾位先不要忙,這個菜吃起來可是有學問的。”
李守漢說完,拿來一個水碗,然後夾起一塊紅薯放入水中,接著才把這塊紅薯吃下。吃完之後李守漢說:“這道菜好是好,但是糖漿可是很燙的,若是不蘸水冷卻,將外面包裹的這層糖衣冷卻了,強行吃會燙嘴,搞不好滿嘴都是泡。
眾人這才知道剛才差點被燙傷,都慶幸沒有嘴欠直接開吃。然後,大家都按照李守漢介紹的方法,品嚐起這道拔絲紅薯。果然這樣一吃,味道甘美,口中滿是甜香,且不會感覺燙。
見眾人都品嚐完了,李守漢說:“本伯先要向列位道個歉,以往是本伯太過操切,總想著旦夕破敵,全然忘了一件事。這打仗,也如同做菜。看實際,講火候,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有些時候,過於操切就是滿嘴水泡,而停下來處理一下,對手就是這美味的紅薯。”
“伯爺勤勞王事,一心只想旦夕之間軫滅醜類,還天下萬民一個清平世界,舒君父之憂,屬下等自然是願意追隨驥尾的!”
眾人這才知道李守漢上這盤菜的目的,當下就是一陣例行的阿諛奉承外加表忠心展宏圖。李沛霆見狀自然不甘落後,他起身說道:“愧對主公。現在局面崩壞,人心不穩,身為下屬不能替主公分憂也就算了,還要主公鼓勵,真是愧殺人也。不過主公放心,吾等同心同德共助主公,再強的敵人也是冢中枯骨。”
李守漢卻微微一笑說:“你這話說對了一半,建奴確實是冢中枯骨。但是局面卻不算崩壞,人心也更談不上不穩。以前廣寧沒丟,我們全部的戰略只能圍繞廣寧展開,敵知我如何攻,我卻不知敵如何守,所以前有塔山之敗,後有施琅被迫撤回。以至於遼陽得而復失,功敗垂成。”
“而現在,是敵不知我如何攻,我知敵如何守,攻守易勢,豈能說局面崩壞?至於人心,本伯只要諸位與本伯同心同德,就是人心所向。”眾人聞聽不禁從心裡讚歎,李沛霆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心說主公就是主公,泰山崩於前色不變,迅速安定人心不說,而且還能因勢利導,趁機鞏固自己的權威和部下的信任。
一番話把氣氛拉了起來,眾人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有主張立刻增兵決戰的,有主張練兵再戰的,還有主張屯田以利於長期作戰的。不過氣氛太熱烈也有弊端,眾人各執一詞,缺乏統一的意見,結果只能在爭論中消耗時間。不知不覺,桌上擺放的乾鮮果品點心等物已經被消滅的七七八八的。
李守漢微笑著打斷了眾人的爭論說:“眾位,人是鐵,飯是鋼,建奴可以十年之後再滅,可我們不能十年之後再吃飯。來,今日便請各位再品鑑一個新鮮玩意,這個菜,跟剛才那個一樣,你們絕對是第一次吃。”
早已有數十個僕人魚貫而入,手腳麻利的將桌面收拾乾淨,重新擺放好杯盤碗筷。等眾人按照安排落座之後,卻見今天桌面上就一個菜,貌似連米飯茶水酒杯都沒有,這不禁讓眾人心生疑惑,這是要吃的什麼?總不成當真如鴻門宴上樊噲向項王要酒肉食用那樣,大家一起啃一個生豬肘吧?現在所有的桌子上,都只有一個碩大薄皮鐵鍋,臉盆大小,上面蓋著一個鐵蓋,所以也看不清裡面是什麼。一直到僕人揭開蓋子,眾人才發現,這個菜,是夠特別的。
只見鍋內的外側邊緣貼著一些米黃色的餅子,不知道什麼材料做成,不過煎的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光聞著,就不像難吃的樣子。鍋的底部,是一些小魚,有那眼尖識貨的一眼便看出了,這是天津下轄寶坻縣所出產有名的金眼銀魚,最是美味不過。這種銀魚,因其眼圈是金色又稱金眼銀魚,平時生活在渤海灣,冬季逆流而上,遊至三岔河口產卵,也是三岔河口特有的銀魚。
金眼銀魚不用清理可直接烹炸食用,其肉質細嫩,味道有黃瓜的清香,因此被列為貢品,從朱棣時代起就受到皇室的青睞,每年的冬天,宮中會派太監住在天津,等待捕撈金眼銀魚。被稱為立地皇上的大太監劉瑾最愛吃銀魚,曾在天津置“銀魚廠太監” 專門採集衛河銀魚。袁世凱執政時,曾設“銀魚稅”,可見其珍貴。這種被列為貢品的魚類,卻很是隨便的在這口鐵鍋之中被堆得滿滿的,由於鍋底部魚比較集中,更是堆成了一個小小的金字塔形。
金眼銀魚雖然大家都吃過,但是這種做法,這種吃食,眾人真的是第一次見到。不過既然來了,那就試試吧。結果一吃,美味的超乎他們的想象。餅子上面喧軟,下面酥脆,小魚滋味鮮美,且不用擔心刺,因為連魚頭都是到口酥。這一吃就停不下來,結果這些吃遍了大江南北的吃貨們,很快把這一鍋菜連餅子帶小魚吃的乾乾淨淨。
看眾人吃得興高采烈,李守漢便含笑擺手示意,僕人們又為大人們更換了一鍋,以便讓大家吃的盡興。結果美食的效果還是超越李守漢的想象,哪怕是酒足飯飽之後,依然有人似乎有沒盡興的感覺。當然,這也是李守漢想要的。
看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李守漢笑著問:“諸位,這個吃食可還合胃口?”
《津門竹枝詞》中有“銀魚紹酒納於觴,味似黃瓜趁作湯,玉眼何如金眼貴,海河不如衛河強”的描述,可見銀魚之味道鮮美,只不過,眾人平日裡所享用的大多是鹹鮮口味的硃砂銀魚、高麗銀魚、白汁銀魚、青韭炒銀魚、銀魚羹;酸甜口味的酸沙銀魚、官燒銀魚、溜銀魚腐。如何吃過李守漢這個提前了二百多年問世、高階版本的天津風味特色——棒子餑餑熬小魚?(吐槽一句,天津的好吃的東西其實不少,尤其是河鮮海味。但是,世人知道的,也就是那三個,麻花、炸糕、狗不理。大家不妨想一想,作為北方最早的工商業城市,怎麼只可能有這麼幾樣吃食?你把李中堂和袁大總統往哪裡擺?而且,當年的狗不理什麼味道咱們不知道,但是現在的狗不理,其味道和你家衚衕口早點鋪賣的杭州小籠包也差不了多少。)
眾人當然不會說難吃,而且也確實非常好吃,於是又是一片讚美。李守漢滿意的點點頭說:“這菜確實是好菜,但是要做出這樣的效果,那可就要花點心思了。”
接著,李守漢就介紹了這個菜的做法,說起來其實簡單,餅子是玉米磨面加少量豆麵,魚呢,要寶砥的銀魚。這些東西雖然稀罕,但是對眾人來說也不算稀奇,而這菜的關鍵,還是對火候的把握和前期準備。
前期準備的時候,玉米麵要放入盆內加開水燙,然後用筷子攪勻,根據喜好考慮是否加入豆麵,稍涼把麵糰合滋潤,軟硬適量,不粘手,不流為好。活小魚提前養生,吐掉髒物,然後用手擠出內臟,洗淨,控出水分。把幾種調料調成合汁。鍋內放大油燒熱,把小魚兩面煎成上色,再烹入混合汁,嘗好口,汁水漫過小魚為度,鍋加熱燒開,把玉米麵分成十份,每份二兩上下,用兩掌上下對貼成形後貼入鍋內,鍋一定要熱,不然就滑下去了。一般常用鍋不需擦油,再用小火燒3刻鐘左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