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五百七十七章 我要十桶龍虎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七十七章 我要十桶龍虎營 (1 / 3)

龍虎義勇營,這是李華宇給羅虎王龍這支六千人的人馬編制的番號。在理論上,算是李華宇在山東招募的義勇,也就是僱傭兵。為二人在山東的活動找到了一個合法的旗號。

從開封附近黃河河套地區到濟南,這義勇營的人馬不過數日便告抵達,接受李華宇的點驗檢閱。這個速度,讓李華宇不由得對這義勇營很是有點刮目相看,果然是能跑,耐得苦,耐得寒!

他們的到來,讓李華宇頓時手中可用兵力寬裕了不少。除了已經擴充為混成旅的廖冬至旅和三個警備旅,已經脫去了不少紈絝子弟習氣的神機營、三千營之外,如今又多了這支能打能跑,吃苦耐勞的義勇營。

為了表示自己對這義勇營的重視和信賴,李華宇充分使用了守漢賦予他的權力。將儲存於登州碼頭的四門十二磅炮和一千桶火藥,以及五百支火銃,作為預付的定金,命陳國熹秘密運到開封附近,透過永信和尚的路子,悄悄的交給了李自成、羅汝才二人。

要是說羅虎王龍二人能夠如此順利的去山東幫助南粵軍對付阿巴泰是完全出於民族大義,這有點人為拔高了李自成和羅汝才二位了。

須知,這兩個人,說好聽的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說得難聽些,就是流寇頭子,若是照著明亡之後歷代公知精英們的說法,我大明天下便是亡於流寇之手。

他們卻絲毫不提,李自成農民軍從甲申年間與清軍在大陸上作戰,一直堅持到了康熙年間。從南明政權的赤心營,到李過領導的夔東十三家,到李來亨的茅麓山祖孫幾代人抗擊清軍。試問,這些口中只念著孔孟先賢微言大義的聖人門徒們,此時參加了幾次清廷組織的科舉考試了?

他們只管負責玩嘴,耍筆桿子。不停的指責別人的缺點錯誤,不停的抹黑別人,抬高自己。似乎只要是他們掌握了權利,便會立刻海晏河清天下太平萬民康樂,倘若是做不到的話,不好意思,這只是過程而已,需要爾等平民忍受一下陣痛,但是痛到底是一瞬間還是一代人、幾代人的代價,他們可沒有說。反正,佛曰,一瞬和一萬年是一樣的。

很大程度上,李自成、羅汝才之所以能夠命人前來透過陳國熹的門路來幫助官軍剿滅阿巴泰,完全是因為守漢所頒佈的鉅額賞賜所動。

金銀財帛,如今闖營和曹營不缺,這些東西便是李自成最走黴運的時候也是不少的。他們缺少的,卻是堅甲利兵,攻城巨炮。便是守漢所頒佈的,可以換取十二磅重炮,和萬人甲冑兵器的誘惑,讓二人願意冒險一試。

有了重炮和火藥,開封府便是一塊烹製的恰到好處的肥牛肉,有了精良的甲冑器械,二人便可以將那些經過實戰鍛鍊的軍隊升級為驍騎和老營。進一步的擴充實力。之後,更是可以照著明末文人所說,到別的地方,去劫掠州縣,屠戮百姓。

不過,要說起劫掠州縣屠戮百姓的好手,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卻也要很委屈的排在左良玉後面。當真如明史、清史稿等玄幻作品之中所說,闖獻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或是以人血飲馬,只怕把當時地球上的人都殺光也不夠喝的。之所以二人背了幾百年的黑鍋,將明清更迭時期人口銳減的罪名替多鐸、豪格、孔有德左良玉等人頂包,原因就是在於,二人攻破城池後,普通百姓殺得不多,殺紳糧大戶倒是不少。

而左良玉則是恰恰相反。左鎮兵最喜入百姓家中勒索,每遇胖者,便用木板夾人,小火燒之。在朱仙鎮戰役後,左鎮精銳兵馬盡失,於是便在武昌徵發合郡之人為兵。這種裹挾和抓壯丁的方式可是空前絕後的。但是,人家左小受有一點好,就是知道尊重讀書人。經常將搶掠來的財物派人送到歸德侯府去,算是自己對老長官的一點心意。也不知道侯方域泡李香君的時候,那些花銷裡是不是有江淮河漢之間老百姓的鮮血。

明史跟清史稿中沒有提的大明官軍“成績”,而在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中都有了很詳細的描述,明史和清史稿中對明軍的“成績”描述的不是很多,大多隻是提了一下或者一筆帶過,但是明季北略真心寫的詳細,連揚州屠城都寫了。現在明白為什麼清初要把這兩本書當成禁書了。而且屠城的大多不是清妖,而是前大明官軍

大概在這些文人眼中,他們評價百姓的標準是隻有讀書人才算是百姓。其餘的都只能是有完糧納稅養活他們義務的小民而已。這個就和現在印度的高種姓一樣,整個印度的十幾億人口卻只有一億人。

眼中看著那些驍悍的騎手,李華宇不禁笑得嘴角都要翹起來了。這些老營驍騎,全數是一人雙馬,不少老營將士還是有著三匹馬,為的便是保證行軍速度。

羅虎騎在一匹口外蒙古馬上,手中擎著自己的馬槊,身上穿著一件蛟皮甲,內中套著一件鐵甲,外面是一件粗羊毛擀成氈子所制的大氅,腰間一口長刀,馬上馬弓、步弓俱全。

身後所領驍騎、老營、馬兵大體裝束也是與他相差無幾,戴著氈帽,身披罩甲或皮甲,手持長矛,腰間揹著腰刀弓箭,也有一些人帶著三眼銃或是鳥銃。從面色上都是精銳之兵,但是裝束便差了不少。

站在他旁邊的王龍,雖然穿戴比羅虎漂亮講究不少,但是手中兵器,胯下馬匹,卻是和羅虎雷同。

身後的那些步兵,雖然一路長途行軍,但是比起南粵軍和京營兵馬,臉上的精氣神卻是絲毫不差。

若是有不同的地方,便是甲冑兵器和兵士的營養狀況。

雖然闖營上下講究同甘共苦,李自成本人也是粗布粟米,但是在河南這樣的災荒地區,養活幾十萬兵馬也是一個不太容易的事情。沒奈何,只能是勉強吃飽就不錯了。

“大少帥,看看咱們的這些兵,還入得了法眼吧?!”王龍笑嘻嘻的湊了過來,擋住了李華宇觀察那些兵馬的視線。

“不錯,一看就是打仗打得老了的!”

李華宇口中讚歎了一句,略微偏過頭,喚過陳國熹。

“老陳,這龍虎營是你引薦來的。你便辛苦些,做我行轅派駐龍虎營的軍需。一干軍需軍餉請領發放,戰功統計犒賞,傷病救治,全數交給你負責。”

既然龍虎營是僱傭兵,那便少不得要將酬勞和待遇事前說清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