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守漢擁兵數十萬,據地數萬裡;大筒數萬,鐵炮無數;又有艦船航行於海上,早已是一時之豪傑。稱王稱霸也是一念之間的事情,稱呼他的長子一聲殿下,也無不可。
倒是李華宇嚴守禮儀典制,對於殿下這個稱謂敬謝不敏。聲稱家父帥本身乃是大明朝廷地方官員。本身並無王爵,殿下一詞還請收回才是,說完,向前來迎接的一眾文武大員們一一之意,令在場官員們無不有如沐春風之感。
“殿下,”松平老中信綱依舊秉承著稱呼叫大不叫小的原則,稱呼李華宇為殿下。你說你爹沒有王爺的爵位,可是出警入陛的派頭,日常起居哪一個王爺比得上?還有那半套鑾駕儀仗在那裡!
“敝國天皇陛下和將軍殿下在赤間神宮等候。還請殿下移駕前往!”
“也好!家父帥在臨行時特意囑咐要向貴國天皇致意。煩請老中大人帶路。”
赤間神宮,不出名。但是在幾百年後在他附近的另一座建築卻是極為有名,那就是春帆樓。這裡因為埋葬著天皇的祖宗,也算是日本境內的一處聖地。
此時,興子天皇正在同家光將軍等候李華宇的到來,
(不知道他們在一道時,該如何稱呼?是按照天皇將軍那麼稱呼,還是照著家裡的稱呼來呢?)
“華宇見過殿下,見過將軍。”
神宮殿內,興子天皇很好的扮演了一個神職人員的角色,坐在那裡神遊天外,苦思冥想。倒是德川家光將軍和華宇詳談甚歡。
幾句噓寒問暖、舟車勞頓的客套話過後,華宇便提出了一個很要緊的問題。
“家父帥囑託華宇,若是將軍和天皇殿下未曾批准那份南倭友好通商航海條約,我等切不可冒失,不能干涉日本國內一絲一毫,不得擅動一草一木。要立刻登船回國才是。”
話雖說得客氣,但是裡面的意思卻很明白。簽了條約,咱們可以幫你鎮壓叛亂,保證你的權柄富貴,身家財富,不籤,不好意思,咱們馬上打道回府。
其實,家光將軍的心如火炭般熱,甚至比華宇還要盼望著早日簽署那份條約,也好穩定住自己內部不穩的那些與西軍餘孽眉來眼去的傢伙!
聽了華宇這話,家光將軍強自按捺住內心的狂喜,故作鎮定的言道:“少將軍孝義可嘉,本將軍萬分敬佩。本應請少將軍在敝國休整數日後再行簽署條約,既然少將軍如此說,也罷!”
家光將軍雙掌輕擊,早有有人在殿外伺候。
“去將桌案、文書準備好。請伊豆守松平老中與少將軍簽署我倭南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大明崇禎十一年正月初十,在日本下關赤間神宮內,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南中軍代表李華宇與日本德川幕府代表松平信綱簽署了《南倭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作為日本元首和政府軍政首腦,興子天皇、德川家光將軍出席了這場簽字儀式。
日本國內數十位文武官員、大名在場列席。
松平信綱在檔案上漂亮的簽署下自己的大名,轉身呈遞給德川家光,家光將軍手中捧著這份輕飄飄的文書,卻如同捧著日本三島一樣重。(這個時候還沒有開始佔據北海道。)
在文書上用了徵夷大將軍印信並交到了李華宇手中,這份條約便宣告正式生效。
這份條約被稱為《下關條約》,又因附近有漁村名為馬關,有歷史學者稱為《馬關條約》。
不過,這份檔案同最初的版本相比有些微調,將原本文字中提出的南中軍水師有權在倭國任意一處港口停泊的權利作了修改,改為在戰爭期間有此項權利,待平叛戰爭結束後,此項條款自動解除。只能在倭國開放的口岸由南中商船進行自由出入,稅率為二十稅一。當然,作為對等條件,倭國的船隻、商品同樣享受在南中軍開放的港口之中執行二十稅一稅率的權利。
一俟檔案到手,李華宇一下一眾南中軍水陸兩軍將領便換了一副嘴臉,方才一個個繃著臉,彷彿刀也砍不進去,見到墨跡未乾的檔案交到了大少爺手中,立刻變成了一副忠肝義膽的樣兒。
個個拍著胸脯要立刻出兵,引軍馬攻打海峽對岸的邪教教匪,將島原城拿回來,以為今日雙方簽訂條約的賀禮。而諸多的大名,也是紛紛振臂高呼,要趁著天朝大軍來援之大好時機,大舉出擊,將九州逆賊一鼓盪平才是。
還是德川家光將軍出面邀請李華宇共同制止住了這股熱潮。
“天朝大軍初至,人馬正是疲憊。我幕府軍也要整頓兵馬以為征討之用。今日天色已晚,不妨請天皇陛下先行休息,我等款待殿下及大明天朝將士才是。”
眼下,在日本國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德川家是日本的幕府,松平信綱這個三十郎是德川的幕府!”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松平老中春風滿面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於是,一場在日本國內看來極為腐敗的夜宴便開始了。
這場酒席可謂是羅漢請觀音,客少主人多。
碩大的殿堂內,羅列著兩排矮小的餐幾,德川家光將軍同李華宇並排居中而坐,主位上是倭國的官員和大名,公家、武家系統的官員們第一次水乳交融的坐在一處。客位上則是隨同李華宇進行支援平亂戰爭的南中軍軍官們。儘管是水師船長以上、陸師步兵哨官以上、炮兵騎兵隊官以上的軍官大部出席,但是比起對面幾乎全數出動的倭國上層而言,還是顯得人丁稀少。
“開席!”
隨著擔任今日司宴官的一門眾、御三家之一、德川家康第九子尾張藩的藩主德川義直一聲吩咐,數百個下女臉上塗滿了白粉,穿著白色襪子,邁著小碎步抬著碩大的菜盤緩緩的魚貫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