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五十七章 取洛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五十七章 取洛陽 (1 / 2)

吳三桂抵達北京的那一天,恰好是鄭芝龍護送著王德化王公公的報捷文書和親信小太監押運著五條飛剪船的時新果品和荔枝等儲備果品在泥沽碼頭上岸的時刻。

同樣的是這一天,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在距離北京千里之外的洛陽城外,旗幟如林,人馬如海。從豫西山區殺出,直撲洛陽的闖營李自成部,準備發起對洛陽城的攻擊。

從六磅炮、八磅炮、到大佛朗機等百餘門大小火炮一字放列在洛陽城外的西關城外,黑洞洞的炮口直指關外的那道攔馬牆。“攔馬牆”約有一丈,牆前挖有壕溝,引瀍水入壕。這是洛陽第一道防線,戰時可阻擋敵軍騎兵接近,迫使他們下馬作戰。平時可以將販運進城的牛羊馬匹等大牲口在此處,故而也稱為羊馬牆。

圍繞洛陽城的這道“攔馬牆”,周長有二十三里多,只在某些官道上開些寨門。過了東、西、南、北四關,離洛陽主城牆三十步,便是深深的護城河,同樣引瀍水或是洛水入壕。

護城河內側,一樣有一道高一丈的“攔馬牆”,越過這道攔馬牆才是各關的關牆。

城池更高更厚,一色青磚包砌的城牆,城牆高大概有四丈開外。各關關城城門上都有雄偉的闕樓,城牆上還有眾多的垛口與馬面。洛陽城一共有馬面三十九座,馬面上均有了望敵情的敵樓。各個馬面之間相距數十步,不論是冷兵器還是火器,就算是投擲羊頭石、滾木礌石等最傳統的守城武器,攻城的敵人也都是處於城上這些武器的殺傷範圍之內,形成正面及兩側的交叉火力網。

城池四角還有角臺與角樓,視野廣闊,可監控與痛擊來自多種角度的進攻之敵。四座城門又築有甕城,使得洛陽城堅固無比。

從天空看下去,洛水北岸,邙山腳下,便聳立著洛陽巨大的城池,主城居中,又有東、西、南、北四關分佈四面,與核心互為犄角,易守難攻。

所謂四關,便是關城,一般為豎立的長方形狀,或是主城一半大小,或是主城四分之一大小,都是對著四面城門方向。在大的城池人口繁衍後,基本上都會在主城外建立小城,以城門道路與大城相連,距離一般是兩裡之內,甚至只有百步。

但是也要看築城所在地的地理形勢而定。比如說有著“臥牛城”之稱的山西臨汾,這座修築在高處上的城池便有四個關城,主城與各個關城相距都只有一百多步。而且四個關城很大,特別是東關,基本與主城一般大小,兩城城牆相隔不過一百多步,餘下中間一條狹長的地帶。故而臨汾東關被稱為這座臥牛城的牛頭,弱勢要想進攻臨汾城,就必須要先拿下東關,否則不但兵力展不開,甚至還要冒著兩面城牆火力夾擊,死傷慘重的危險。不要說是在冷兵器時代,便是到了現代,徐帥發起臨汾戰役的時候,已經擁有數百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同樣是要在攻克東關之後,再以坑道掘進的戰術在臨汾城牆下開挖藥室,安放了幾十口棺材的炸藥,這才將這座號稱從未被攻破的臥牛城變成了盤中的一塊肥嫩的牛肉,為解放軍的佇列裡新增了一個臨汾旅的光榮番號。

關城洛陽城同樣如此,東關、西關、南關、北關護衛著大城,各個關城同樣有甕城、護城河,壕溝。加上東關外圍都有“攔馬牆”,高一丈,同樣有女牆、壕溝,可說環繞洛陽城形成道道堅固的防線,相互間的支援也非常便利。

如此嚴密立體的護務體系,也難怪當年的高闖王高迎祥那般英雄了得的人物,也要鎩羽而歸。透過單筒千里眼看過了洛陽的城牆防務,李自成的養子張鼐手執紅色令旗站立在前,回頭向後方軍陣望去。

人過一萬,扯地連天。何況這至少數萬人齊齊的聚集在洛陽城下?放眼望去,張鼐視野所及到處是密集的人頭,飄揚的旗幟,揮舞的兵器,耳畔之中聽到的是響成一片的口令聲,喝止聲,轉眼間,聲音漸漸的平息下去,偶爾有幾聲騾馬的嘶鳴之聲傳來。

在數百名老營將士的簇擁下,十幾個人從軍陣的後面緩緩而出,所過之處,軍陣之中無不是響起驚天動地的歡呼聲,“闖王!闖王!”

數月的休養生息,闖營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實力高度,不但所有的老營將士都身披鐵甲,便是那些驍騎、馬軍之類的外圍部隊也是人人有甲,只不過是等而下之的蛟龍皮甲和棉甲,不過這種天氣下,身披皮甲和棉甲倒是十分合適。

時間畢竟還算短,來不及將擴充的兵力進行科學嚴謹的編制,更不要提照著日後在擊敗左良玉、火併了羅汝才賀一龍之後將軍隊編成標營、前營、後營、左營、右營等營人馬,旗幟顏色也沒有區分,不過以隊為單位己經出現。大至騎兵每隊50人,步兵每隊100人、或150人。

今天的陣勢有些特殊,不像往常攻打一般州縣或者圍寨那樣,以五重軍陣應對,饑民在前,步卒在後,再次馬軍,又次驍騎,最後是老營精銳。而是將步卒擺放在前面,那些手中武器不全,身上沒有衣甲的饑民則是被擺在了第二波,在佇列最前的便是張鼐的火炮部隊。

一杆數丈高的大旗屹立在軍陣的前方,旗纓雪白,卻是用馬鬃而制。旗槍銀白,乃是用白銀所制。旗幟在寒風中烈烈飛揚,將一個斗大的“闖”字展現在人們眼中,那闖字,更是用黑緞子所繡。

大旗的下面,李自成騎在他的烏駁馬之上,這是一匹非常高大的駿馬,馬的全身深灰,帶著白色花斑,毛多而卷,鬃毛和尾巴都經過修剪,神駿非常。

李自成仍是頭戴白色氈帽,身著松江標布製成的箭衣,背後揹著弓箭,腰間懸著利劍。每當寒風呼嘯過來,大旗便滾滾翻騰,他的大紅披風與氈帽上的紅纓也是不斷鼓起飛揚。

在他的身旁左側,幾員大將,劉宗敏李過袁宗第高一功劉芳亮李雙喜郝搖旗等人各自盔明甲亮一色的佩刀背弓策馬站立。而右手邊,則是闖營進入河南後前來投奔的牛金星、宋獻策、李巖等人。

觸目所及,人山人海之中都是朝著自己歡呼雀躍的兵馬,這是自從潼關南原戰敗以來數年間不曾有過的事情,自成也不由得有些心中迷醉。

“各營各部準備的如何?”猛的寒風吹過,讓李自成熾熱的腦海之中立刻變得清醒無比。

“回闖王的話,各部業已準備完畢,只待闖王軍令!”被闖營上下尊稱為總哨劉爺的劉宗敏粗聲大氣的向李自成回話。

“牛先生,宋先生,林泉兄弟,你們看這河南府如何攻取?”

洛陽城中的守禦力量,李自成早就從負責洛陽戰役前期準備工作的部將袁宗第口中得到確實訊息,整個洛陽城中兵馬不過數千,為了加強洛陽的防禦力量,洛陽警備總兵王紹禹已下令將分守鞏縣、偃師的兩股官軍約兩千人左右調回洛陽守城,從鞏縣和愜師的官軍調回的官兵是由副將羅泰和參將劉有義統帶。這兩個人都是貪生怕死,膽小如鼠之輩,既害怕在豫西各地聲勢浩大的李自成部農民軍,也害怕他們手下士兵。原因?這兩個人已經把手下官兵的軍餉拖欠了六七個月的餉,平日就軍心不穩,如今調回洛陽守城,讓這些飢兵去頂著農民軍的炮火,放在刀口上使用,當然更加不穩。袁宗第得知王紹禹命令他們要經過偃師縣城,從偃師縣城合兵一處,然後開回洛陽守城的情報後,便已經派細作在偃師城內,在羅泰和劉有義的手下將士中安下內線聯絡。另一股援軍是上月在潼關因欠餉殺了長官譁變的陝西兵,大約有五六百人,逃到陝州境內,被王紹禹叫到洛陽,協助守城。至於這股從潼關來的幾百變兵,都是陝西同鄉,自然聯絡起來更加方便,袁宗第早已安排有人在洛陽城內等候,暗中接頭。

起初李自成本打算派兵在路上埋伏截殺,把這兩支官軍剿滅在洛陽城外。後來決定打鬼就鬼,因勢利導,使這兩支去洛陽的救命菩薩變成送命判官,守城人變成獻城人。

雖然早已有袁宗第在城中洛陽警備總兵王紹禹部下之中暗自串聯,但是那畢竟隔著一道道厚厚的關城,自己的實力不到,那些欠餉日久的官兵也不會倒戈投奔的。

何況,如今闖營的實力也是今非昔比不可小覷,李自成內心也希望將這座河南府作為一塊巨大的磨刀石,來礪練一番這些新近投奔的軍隊。

日前在伏牛山得勝寨之中議定攻取洛陽之事時,除了打下洛陽這座皇帝叔叔的封藩之地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聲望、威信,從洛陽城中、福王宮中可以掠取無數的金銀糧米之外,被李自成稱為林泉的李巖更是向李自成指出了洛陽的戰略意義所在。“洛陽為河南之中,洛城不守無河南,河南無保無中原,中原不保則河北咽喉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