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討伐緬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四十四章 叫苦、討伐緬甸 (1 / 2)

照著崇禎和內閣、司禮監的袞袞諸公(司禮監的能夠算公嗎?)所商議出的結果,此次王德化南下的目的,除了利用閩粵兩個省份地方上官員士紳對他的彈劾參奏題本為籌碼,令李守漢將崇禎十四年、十五年兩年的錢糧提前支付以外,更深的一個目的便是希望能夠從南粵軍中抽調出兩到三個旅的部隊攜帶至少兩個月的糧餉彈藥海運北上,投入到寧遠、錦州方向,作為洪承疇手中的戰略預備隊。

這個方案作為王德化此行的最高目標,經過內閣與遠在寧遠方向的洪承疇多次信函往返,最終敲定。南粵軍的戰鬥力,在對付建奴和流寇的戰場上都得到了檢驗。

吳標的一個模範旅六千餘人,尚且算不上真正的南粵軍,其中在南粵軍之中呆過的不過千餘人,卻也殺得張獻忠、羅汝才二人躲避不及。如果是兩三個旅將近兩萬原裝正版的南粵軍前來,歸屬於素來便以“瘋子”而著稱的洪承疇麾下指揮,那麼這場決戰,便是更加有了獲勝的把握。

抱著這樣的目的前來,王德化自然要想同李守漢做一番長談。試圖學習申包胥做那秦庭之哭,也要哭出這三個旅的兵馬來。

為此,便連大明會典之中規定的接旨禮儀都可以悍然不顧,將聖旨不曾正式開讀就交給李守漢,其目的也正是在此。

不想一番做作卻無法施展,正要待王德化向守漢做開講之際,守漢卻藉著清查錢糧數目、調配船隻準備運糧北上的藉口起身離開了。讓王公公醞釀了半天的情緒、詞句登時便落了空。恰如一個高手面對著對手時打點起十二分氣力準備迎戰時,對手卻突然高喊著“我要為今日你我之戰去籌備些酒肉!”而轉身離去,這如何不讓他鬱悶?

“查查賬上還有多少錢糧?哼!當咱家不知道你每月有多少銅和金銀從扶桑等處運來?”

想想聽廠衛暗中在南中埋下的暗樁報上來的數目,王德化就恨得牙根兒都是癢癢的,每月有至少七八艘大船往返於扶桑、呂宋等處,運輸來至少數十萬斤的黃銅、金銀等物,隨隨便便一條船上的金銀,便夠了給皇爺的那五十萬一年的銀元供奉。

站起身,兩名小太監急忙上前扶住他的身軀,“扶什麼!咱家還不至於站不穩!”王德化瞪了一眼眼前的兩個急於討好的小太監,目光卻開始在守漢的這間書房內上下左右的打量起來。

守漢的這間屋子和整個順化、整個南粵軍的風格都是如出一轍,或者說,這間屋子的主人用自己的風格給這座城市、這片土地打下了帶有自己濃厚風格的烙印。

大氣、簡單、實用,不尚奢華,但是於細微處卻又能夠體會到主人的經濟豐沛。

一張巨大的書桌,用整棵上好的紫檀製成,用清漆漆過後,不知道被人摩挲了多久,將整個外立面都打磨出了包漿,讓這件木器看上去很有厚重感。清晰的木質紋理和書桌上的銅飾配件,都透露出來了主人的審美風格。

兩旁牆邊羅列的書架和多寶格上,沒有什麼尋常人家用了來妝點門面的各色典籍、二十二史之類的,只是擺放了一部皇明經世文編,算是書籍。其餘的便都是大誥、從太祖朱元璋以來各位皇帝的實錄。最多的則是一本一本的賬冊,不知道里面記載了些什麼。

多寶格上,既無秦磚漢瓦,又無商鼎周彝,有的只是一塊塊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石頭,還有一塊塊冶煉完成的鋼鐵、銅錠等物。

被擦拭的一塵不染的鋼錠、鐵塊下面都有一張用蠅頭小楷標註的字條,說明這是某年某月,某個爐子出的鋼鐵。還有些莫名其妙的術語是王德化等人看不懂的。

正對著守漢書桌的一整面牆上,懸掛著一幅巨大的地圖。

與王德化見過的輿圖不同,這張地圖描繪的更加精細,山川、河流、城池、道路、港口一應俱全,城市上用小字註明了人口和駐軍情況。並且城池之間用不同顏色的小字條標註著道路情況,距離多遠,大隊人馬行軍需要幾天,等等要素。

地圖從兩廣到福建,向南延伸,一直覆蓋了整個中南半島。

如此巨大的地域,給王德化帶來的衝擊和震撼是強烈的。

特別是看到用綠色標誌的糧食產區,更是令他和他手下的幾個小太監不由自主的從褲襠裡散發出一陣陣的尿臊氣。因為受的刺激過大,幾個太監都尿了。

“這方圓萬里都是上好的稻米產區?”

一個小太監顫抖著手指著從紅河三角洲一直到九龍江、湄南河等處這這一大塊區域。

“只聽得前輩們說過,神宗皇爺在世的時候,河南、山東、直隸等處號稱是千里不斷青的莊稼地,卻不曾有緣得見,今天在伯爺這裡開了眼了。”

“小公公,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守漢手中捧著幾本賬冊站立在了門外。

“不看這幅地圖,不知曉伯爺手中握有相當於內地數省之地啊!”王德化的語調裡有些異乎尋常的味道,作為一個忠心的奴才,他不希望崇禎的眼前出現另一個比建奴還要強悍的敵手。

“你個死太監!要是老子把十州和南面各個島嶼,什麼呂宋、蘇門答臘、爪哇各個島的地圖也掛出來,你就該說老子要造反了不成?!”守漢心中腹誹了一句,臉上卻是依舊一臉春風。

“伯爺,坐擁膏腴之地,每年出產的糧米,便是一畝地只打一石糧食,也足夠這南中等處豐衣足食了。”那貪婪的打量著牆上一片片糧食產地的小太監用豔羨的口吻巴結著守漢。

“公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隨同守漢進來的公事房主事黃馨,向王德化拱手施禮:“我南粵軍佔據南中為根本,卻也是裸身而立於虎狼群中,無日不戰,無時不戰。雖然薄有錢糧,卻也是開銷巨大。”

有手下人替自己出面打發這些閹貨,守漢樂得清閒,坐到自己帥案後,命人取來自己的菸袋,點上一鍋煙只管吧嗒吧嗒的抽起煙來。

風磨銅的菸袋鍋、緬甸翡翠的菸袋嘴,烏木的煙桿,煙鍋裡是上好的產自呂宋的菸絲,守漢美美吸上一口,陶醉的閉上眼睛,吞雲吐霧。

說起這抽菸,起初是被稱為“吃煙”,這種說法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年間。史書記載,“吃煙始於萬曆年間。”隨著軍隊的調動,由南方的戚家軍等部隊傳入九邊的薊鎮、遼東鎮,隨後更是快速傳遍餘者幾個軍事重鎮,當時人們認為菸草有去寒祛瘴的藥用價值,可以治頭蝨模殺害蟲,還有治療風寒溼氣等功效。特別軍隊經常在外行軍打仗,餐風露宿的,軍士容易患風溼虐疾之類的疾病,所以吃煙這種行為便迅速在明末的軍中流行。

崇禎年間菸草的種植在大明各地己是普遍,種植菸草的利益,獲利遠比種糧豐厚,遼東關外一斤菸葉更可換一匹好馬,因此全國到處種植菸草。特別湖北的均州與勳陽府更是菸草基地,由於所以種煙的人非常多,崇禎皇帝嚴旨禁止幾次,都是收效甚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