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使前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使前來 (1 / 2)

收到京城公館之中送來的緊急滾單,得知宣旨欽差太監王德化即將從天津上船出海南下的時候,守漢和他的妻妾女人們已經啟程從廣州出發,準備回順化去避寒、過年。

六艘巨鯨一般的大船在波濤湧起的海面上警惕的向四外巡視,數百門大小火炮在炮窗後面躍躍欲試。

在船隊之中,一條更大的船猶如蛟龍一般被這六條大艦護衛在中央。這船正中的主桅杆上,一面一丈二尺見方的大號帥旗在海風之中獵獵飛舞。

旗號上沒有標註太多的官職差使頭銜,只有三個明黃色小字,“寧遠伯”,正中一個巨大的“李”字分外的顯眼。

守漢和他的妻妾女人以及隨行人員便在這條常勝號上,近衛旅的兵士和親兵們,則是分別在其餘的六條艦船上隨行。

守漢的座艙內佈置頗為別緻,很是具有黎慕華的風格。她嫌艙室過於高大,不適合居住,便獨出心裁,把艙房進行了一番裝飾裝修,安裝上曲折的硃紅欄杆,雕花隔扇,裡面陳設著從蘇州、揚州等處採辦的精巧傢俱和新穎什物,牆上掛著西洋八音自鳴鐘。

嫌玻璃宮燈不亮,而且牛油製成的蠟燭味道很濃,便命人將宮燈上週圍護燈的金絲去掉了三分之一,這樣一來便顯得加倍明亮。

她是個十分聰明的人,除了幫助守漢分擔些無關緊要的政務以外,便是用各種心思討守漢的歡心。

她非常清楚,她能夠仰仗的只有一個兒子,一旦在守漢面前失寵,她和她的兒子的一切希望和幸福都跟著完了。所以,她要想方設法的讓李華宇做到下一任寧遠伯和南粵軍當家人的位子上。

在守漢與傲雷一蘭和黎慕華之間的桌子上,一個大瑪瑙盤中擺著橘子和柑子,而居中擺放一個巨大的玻璃盤子中盛放著從威海衛運來的紅豔豔的大蘋果。船艙的角落裡,一張用螺鋼、翡翠和桃花紅瑪瑙鑲嵌成採蓮圖的黑漆紅木茶几上放著一個金猊香爐,一縷輕煙自獅子口中吐出,裊裊上升,滿屋異香,令人渾然忘卻了海上旅途的顛簸疲勞,身心頓時心清神爽。

在靠近船艙口上,擺放著守漢用來處理公務的桌子,這張桌子上擺放著一個李沛霆為他尋覓來、出自蘇州名手的盆景,雖然宜興紫砂盆長不盈尺,裡面卻奇峰突兀,怪石磷峋,磴道盤曲,古木寒泉,梵寺半隱,下臨一泓清水,白石磷磷。桌上另外放著一塊南唐龍尾硯,上有宋朝歐陽修的題字。硯旁放著半截光素大錠墨,上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個金字, “制”字已經磨去了大半。硯旁放著一個北宋汝窯秘色筆洗,一個永樂年制的別紅嵌玉筆筒,嵌的圖畫是東坡月夜遊赤壁。桌上還放著一小幅宣德五年造的素馨貢箋,上面是黎慕華繪畫的一枝墨梅,卻是尚未畫成。

裝飾的如此富麗非凡的船艙之中,聽得了公事房的官員們讀完了這份公文,得知有欽差要來的事情後,守漢放下了手中的另一份文書,淡淡的說了一句,“本伯知道了。告訴水師的人,欽差的船隊過了長江口,就要嚴加護衛,不得有誤。與欽差會合之後,告訴他,本伯在順化等他。”

已經大腹便便的傲雷一蘭,眨著漂亮的大眼睛,在兩個新羅婢女的小心攙扶下,坐到了守漢身邊的大椅子上,“老爺,為啥讓皇帝老子派來的人到順化去?”

“妹妹,不去順化見相公,難道讓相公回廣州去見他?”黎慕華在一旁用很是輕慢的語氣評論著欽差的到訪。

用保養的十分精緻的芊芊玉指撿起守漢放在小桌案上的那份廣州港海關崇禎十三年度的進出口額度,上面用硃筆標著進口數目、出口數目、往日本、十州、朝鮮等處的貿易額度,甚至還有那班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叢更加遙遠的國度,山海經中提到過的扶桑國運來的貨品數目。

當然,這些從扶桑國運來的,大多數是用來兌換成銀元金幣好採購貨物的美洲金銀。

“相公,我聽南京回來的人說。”翻看著這份海關收入關稅的明細,眼睛被那上面的一個個數字晃得有些發花,但是口中黎慕華卻是絲毫不為所動的平靜。

“李姑娘因為給江南的讀書人發放補貼的米糧油布等事項,小產了。一個業已成形的男孩就這樣沒了。”

對於李麗貞的小產,傲雷一蘭的眼睛裡流露出來對這個好姐姐的深深同情,想起和她一起同守漢一道大被同眠、胡天胡帝的情景,不由得臉上飛上一抹紅暈。腦海之中浮現了當日李麗貞教給她那些羞人的姿勢、體位和招數時,不由得心中一蕩。

不過,黎慕華對於守漢在江南播撒的這份雨露恩澤的顆粒無收卻是暗自叫了一聲僥倖,對她來說,凡是有可能與李華宇爭奪繼承人大位的一切因素都是敵人。她就像一頭母獅子一樣在虎視眈眈的巡哨著自己地盤的邊界。

稍微停頓了一些,黎慕華的注意力便又投入到了眼前的這份財務報表上來。

這些運到廣東的金銀、日本的赤銅,按照之前南粵軍與日本幕府簽署的友好通商條約的規定,只收取百分之五的關稅。之後,那些日本幕府背景的商人,便興高采烈的將這些金銀和銅到南粵軍的鑄幣局等金融機構換取金幣銀元通寶等在閩粵桂等省流通的貨幣來購買將軍和大名們都需要和喜歡的武器、布匹、茶葉、玻璃、鏡子、絲綢、瓷器、酒類,還有平民百姓最需要的糧食。

而那些赤銅則被加工提煉成銅板後,製成日本國內最為願意接受的貨幣“通寶”,和大米、布匹、絲綢、瓷器等貨物一道運回日本國內,再換回日本的各類出產和勞動力,週而復始。

這種令日本從天皇到德川幕府,到下面的大名、武士甚至是升斗小民都大呼天朝仁義的往來貿易,給廣州港帶來了巨大的繁榮景象。往返於廣州和日本各處通商口岸的船隻,運來了大量的金銀銅、人口、硫磺等物,為廣州港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南粵軍開始佔據廣州那天算起,停泊在廣州珠江碼頭、黃埔島碼頭等處的外洋大船便一天多似一天。

黎慕華看到的這份崇禎十三年的廣州港貿易數字統計,出口額已經達到了一千六百萬銀元,而進口就沒有那麼多了,總數算下來,不過九百餘萬兩。照著同倭國簽訂的條約來算,出口的關稅不過是八十萬銀元。而進口的也就是四十五萬元。

這幾年,廣州港的關稅基本上就在一二百萬元上徘徊。對於這個,黎慕華也清楚,因為從東面來的,大多是日本人和少數的朝鮮人,偶爾會有些從遙遠的扶桑國來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這些人都可以忽略不計。

“相公,看來還是茶葉和瓷器是大宗賺錢的買賣。”

仔細看了兩眼報表上面的明細數字,黎慕華嬌聲向守漢發表自己的看法。

“茶葉和瓷器雖然說數量多,可是利潤嘛,還是不如武器和。。。。。”

守漢本來想說遠不如武器和玻璃、鏡子等物的暴利,但是話到了嘴邊又被他嚥了下去,有些話,便是夫妻也不能說的。何況這是每年給南粵軍帶來天文數字收益的超級核心秘密。

也就是因為廣州港海關的出入口關稅數額不大,守漢才會在幾個女人面前讓她們看到這些,如果是滿剌加海關和舊港等處海關的稅收清冊,那是連鹽梅兒都不能看到的。

比起往歐洲和天竺等處大打出手的地方出售軍火和糧食、布匹、藥物、茶葉、絲綢等貨物來,同日本、扶桑等處的這點貿易帶來的關稅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了。甚至不到在廟街等處與索倫人貿易的一成。當然,考慮到廟街等處的貿易屬於風險性和政治性極強的行為,這個方向的貿易是不曾繳稅的。

“算一算,我也是偷漏稅的大戶了吧?”想想去年廟街與內地的皮毛人參東珠生金熊掌等物的貿易利潤,守漢睡著了都能在夢裡笑醒。用成本極低的鐵器、布匹、、食鹽、烈酒等物,換了上等的遼東特產到北京、江南等處販賣,賺取的利潤讓守漢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