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四百一十五章 珠江碼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五章 珠江碼頭 (1 / 2)

從南到北的這場天災,為江南的東林和南京城中的勳貴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商機。

無數的銀元如錢塘江潮水般湧進了他們的庫房,除了金銀之外,各種古董、字畫、首飾、珍玩稀奇之物種種不一而足,除了這些動產之外,更有店鋪、房屋、園林等不動產大量的完成了易主。

一些風景絕佳的所在,已經有人在那裡踏勘地勢,拆除原有的破爛房屋,準備在這裡修建“草廬”、“山房”之類的別墅,以供吟風弄月,賞鑑詩畫的所在。

他們的財富,便是拜各處統一的米價,四兩銀子一石,摻雜了沙石的粳米所賜。但是這個米價,便是對江南百姓來說,也是無法承受的。若是在往年,遇到這樣的年景時,少不得會大批人餓死,許多豪宅園林別墅店面鋪子低價出售而無人問津,江南一帶,商業越是繁華,市面越顯蕭條,顯得極為怪異。

但是,今年卻出現了另外一種詭異的情景。

蘇松太杭嘉湖各處,大批破產的機戶、織戶被南中商人們低價收購了債務,成為了他們的債主。

照著歷史教科書上的說法,這個時期,江南已經出現了工業化早期的徵兆,生產關係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大批的機戶、織戶從商人或者機房主那裡領取原料,按照商人的加工要求加工後領取加工費,算得上是早期的兩頭在外加工業,為江南各地提供了大批的就業機會。無數的人家依靠紡棉織布、抽絲織綢來過活。

但是,一場大水卻讓他們變得赤貧無比。

房屋倒塌、織機損毀,只有一張張要吃飯的嘴,面對著高昂的糧價和一張張自己簽訂過的契約,這些一無所有的織戶們變得不知所措。

“兩條路。一個是我們去到衙門打官司,你們要麼退錢給我們,要麼照著契約上約定的,交給我們棉紗、棉布、生絲和綢緞;交不出來的,衙門會照著大明律判你們的罪,你們自己和妻兒老小,少不得會被官家判給我們做奴僕。另一條路,就是簽了這份契約,跟我們到廣州去,在那裡,你們會重操舊業,靠我們給你們的工錢來慢慢還清欠債。”

“在此期間,我們會向你們提供一日三餐,加班趕工的話,會有夜餐和加班費。工錢契約裡會有規定。”

人在矮簷下,怎能不低頭?蘇州府、松江府、杭州府、湖州府各處,無數的湖絲阿姐、紡紗好手、織布高手,被隆盛行的商人們一船一船的運到了松江府上海縣,透過這裡草草建設起了的碼頭和臨時搭建而成的房屋。轉運到廣州和更加遙遠的順化。

當他們一半興奮、一半惶惑,同時夾雜著對新生活的期盼和陌生環境的恐懼登上南下船隻的時候,他們不知道,在遙遠的江北、山東各地,同樣發生著類似一幕。不過,稍有不同的是,山東的災民與在山東種植棉花的幾家大田莊簽訂了長工協議,準備在這些田莊裡照著東家的意思幹幾年活來換取可以讓全家生活下去的糧米。

廣州碼頭上,另有一番景象。

碼頭外,新近鋪就的燒灰混合著青石條的官道上,沉重的車輪碾著路面發出陣陣隆隆巨響,數百輛各式各樣的馬車、獨輪車與板車忙碌往返於碼頭附近的堆疊、貨倉,將堆放儲存在這裡的各類貨物轉運到其他庫房之中去,趕車的、推車的,都是各色年紀的民夫。

路面新修平整,雖然車輛上滿載各類沉重的輜重物資等,但民夫們推車走路卻不覺吃力,額頭只是稍稍見了些細微的汗珠罷了。

碼頭的作業區內,則是另外一幅情景。

一艘風帆上繪製這一朵盛開的鬱金香作為家徽的夾板船,正在引水員的口令下緩緩靠近指定的泊位,與水師右翼艦隊統領左天鵬的旗艦緊鄰。那些被稱為紅毛夷的荷蘭水手們,顧不得觀看繁華的廣州碼頭景色,只管偷眼覷著眼前這艘火炮炮位比桅杆上帆索還要密集的炮艦。

“很高興見到您!我的老朋友!”

範。巴斯滕熱情的向在這裡等候他的禮司主事安天虹張開雙臂撲了過去,但是,他那高高隆起到了令他無法自己看到自己的小兄弟程度的肚子,卻令他無法與安天虹擁抱。

“只有大將軍和您的召喚,才能讓我不惜越過萬里大西洋的波濤來到這神秘富庶的東方。”

見自己無法與安天虹行擁抱之禮,範。巴斯滕只得悻悻的拱手作揖與安天虹見禮。

而站在安天虹身後的葡萄牙復國軍總司令岡薩雷斯將軍,則是按照歐洲皇室禮儀向站在巴斯滕身後的巴斯滕小姐行了吻手禮。

“安大人,一年多不曾見面,您的風采依舊如昔啊!大將軍的功業和軍隊更是一日千里!”巴斯滕這幾年在歐洲混的風生水起,已經是幾家王室、皇帝給了他伯爵、子爵的頭銜,甚至還有欠賬多的王室打算給他一個侯爵的頭銜,只是希望他能夠暫且緩和一下要賬和利息增長的程度。但是,在他的金主面前,叱吒歐洲風雲,可以令戰事瞬間反覆的巴斯滕,卻是絲毫不敢造次。

嗅著被陣陣江風吹到鼻子裡的怪味,安天虹饒是涵養極好,也忍不住微微皺了皺眉頭。

“巴斯滕先生一路遠來,辛苦了。請先行到館驛之中梳洗一番,稍稍休息幾日,待我稟明主公後,再請主公接見先生父女一行人。”

“請轉告大將軍,巴斯滕永遠是他最謙卑忠誠的奴僕!”

客套了幾句,巴斯滕看了兩眼碼頭上那行走在鋪設燒灰路面上兩條長長鐵條上面,不時轆轆作響的巨大馬車,有些戀戀不捨的登車而去。

“爺爺,這些紅毛夷來見主公做什麼?”

當年的老狐狸胡禮成,此時頭上的白髮也已經稀疏的只能挽上一個小小的發纂,拄著手杖緩緩而行的他,在孫子胡信海的陪同之下,在這座剛剛劃歸到順風行名下的碼頭上往來巡視,監督那些苦力們將軌道馬車上的貨物搬運到他們該去的地方。

“主公做事,從來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你我只需要做好主公交代下的事情,將自己的本分做好便是。”老狐狸人雖然進入耄耋之年,但是思路卻依舊清楚的很,他緩緩的沿著嵌入地面的凹形馬車軌道行走著:“就像這軌道一樣,當日主公問我,如果在廣州碼頭上鋪設這鐵條,費用由咱們順風行出,他把這碼頭給咱們使用二十年,問你爺爺我願意不。當時我連個不字都沒說,立刻向主公請示,銀子什麼時候交到賬房?”

“要不說爺爺薑桂之性老而彌堅呢!這碼頭鋪設了鐵軌,用的工人少了兩成不說,搬運的貨色卻提高了七八成不止!”

“所以,你就記住一點,主公要你出錢也好,出力也好,特別是別的地方從未聽說過的事情,你務必要一口應承下來,獲得的好處是你投入的數倍、數十倍不止!”

胡禮成教育孫子的話,可謂是他這二十多年跟著守漢一路走來的心得。

在最早投奔守漢麾下的人中,他胡家和扈家等幾家可謂是財雄勢大,田地、林場、鋸木廠、礦山、鐵廠,肉食作坊、信局遍佈南中、呂宋、扶桑、暹羅、天竺各地,但是越是如此,這十幾家人越是對守漢忠心耿耿。

“咱們要不是當日見機的快,投到了主公麾下,如今,哪裡會有這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在自己的陰宅落成的時候,胡禮成請幾個當年的老弟兄一同飲酒說話,酒後一番肺腑之言。

“發錢糧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