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粵軍卻又要將大批的糧食、油鹽等物的專營權交給江南集團來保障這南直隸和浙江兩處的民生,這不是挑咱們大家發財是什麼?
南中出產糧食,這在江南大家族中早已不是什麼秘聞,只不過礙於路途遙遠運力不足,那些堆山填海的糧米一時無法運到江南便是了。如今,南粵軍卻主動提出願意將糧食賣給江南各大家,這其中巨大的利益誘惑,著實令人難以抵禦。
便是照著萬曆年間的價格從南粵軍手中收了糧米,轉身便可以以二兩銀子一石的價錢賣出去!所獲利益,何止千萬?!
有了這樣巨大的籌碼在手,陳大掌櫃的談判的腰桿便硬如金剛石一般,死死的咬住了關稅稅率不得低於一成的條件。如果要突破這一底線的話,那麼,江南集團提出的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不得在江南地區執行的條件,“我家主公也是恕難從命!本人臨從廣州北上之時,據聞幕府眾人已經代我家主公擬好了給當今天子的奏本,準備奏請天子在我大明各地,特別是東南財賦之區,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火耗歸公,推行商業稅、所得稅、增值稅、關稅等稅種。一改我大明各處府庫空虛、民生凋敝,國家打算剿賊、賑濟都苦於缺少錢糧而無法進行的頹勢!”
“這一來,恐蘇州之事比比皆是!江南處處皆為蘇州!”
錢謙益也不甘示弱,面對著陳大掌櫃的咄咄逼人,憤然列出了當年蘇州暴力抗稅的事例來反唇相譏。
“無妨事!我家主公早已替探花公想到了。若有地方奸肖之徒意圖以身試法火中取栗,少不得便要用刀劍火銃教會他們我太祖高皇帝教訓臣下的一句話!”
“不知爵帥打算以大誥上的那句話來教導江南百姓?”
“昔日太祖問群臣,天下何人最樂?唯茹太素回答最稱太祖心意,‘畏法度之人最樂!’”
說完這話,陳大掌櫃又換了一副面孔,“實不相瞞探花公,我南粵軍各部將領之中,頗有人一心要立功也好光耀門楣。日前勤王之時,因船隻有限不能以大軍前來,頗有幾個將領有些微詞,所以才有廈門一戰一日便克復廈門、金門兩處之舉。眼下諸將紛紛上書,願意以所部各警備旅為天子前導,至江南推行稅制。”
這哪裡是到江南為崇禎皇帝推行新稅制?若是南粵軍數個一心想要立功升官的旅長帶著數萬如狼似虎的南粵軍蠻子兵殺進江南,以江南百餘年不曾有過兵火、官兵便是對付個山賊強盜都有些費勁的戰鬥力,只怕便是殺得江南血流成河也是可能的!
“此事斷不可行!”
開玩笑!要是李守漢的這份題本上去,缺錢缺的都偷偷當東西的崇禎怕不是眼珠子都紅了?一道聖旨下來,南粵軍的幾個警備旅堂而皇之的開進江南,用火銃刺刀強行收稅,再加上漕幫眾人在一旁助紂為虐,江南世家大族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不過,在那之前,他錢謙益只怕會先被這些世家大族弄死,不但自己身死族滅,便是死後的名聲,也會被這些世家大族手中的筆桿子咬牙切齒的大罵一番,把幾百年後的名聲都給徹底批爛批臭,
“伯爺的忠心為國,我們自然是敬佩之至的哦!不過,江南雖然素來號稱富庶,不過是外面虛好看罷了。內裡的苦楚,陳大掌櫃在江南各處行走一番便會了解了。”
“就是!如今世道不太平,各處生意都不好做!很多時候貨色走在路上,不知道就會被什麼人劫了去!有時候是亂兵,有時候是流寇,有時候是饑民,幾次事情下來,大家的本錢就折的所剩無幾了!可是外面的場面還得強撐著!”
“小的從事滷業,這鹽行原本是還可以賺得些錢來養家的。可是這些年來,私鹽縱橫,鹽幫這群鹽狗子們,弄來了無數私鹽,衝亂了鹽引。各處引岸私鹽氾濫,國家的鹽稅自然收不上了!”
隨同錢謙益來的這些人,七嘴八舌的為各自的主子們大倒苦水。
雙方的漫天要價環節結束,進入到了就地還錢階段。
錢謙益為了整個江南集團的利益考慮,(還是為了他的回扣考慮?)將稅率死死的咬在了三分的比例上,而陳大掌櫃則是拿出了戶部的文書來說事。“當年畢自嚴尚書可是照著每兩一錢的標準增加了稅收的。我們還沒有照著每兩二錢的標準徵收呢!稅率務必要照著一成的標準執行!”
“所以畢自嚴那廝下場才慘!他的弟弟畢自肅被寧遠亂兵抓到的時候才被亂刀割了鼻子!”錢謙益在心中嗤之以鼻,他卻忘了,寧遠兵變似乎與畢自嚴提出加稅之事因果倒置了。
“四分!不能再加了!”
“九分!這是我家主公給我的許可權!”
“陳大掌櫃,大家都是商賈之人,務必要行個方便才是!”
“這位財東,小號的商貨日後進出吳淞口,也是要繳納稅銀的!”
陳大掌櫃滿面愁容的朝在場眾人拱手作揖,“眼下馬上就是春荒時節了,我難道就不打算馬上把這件事情辦好,回頭有一頂帽子好搶?”
眼下已經是四月下旬,正是春荒即將來臨之際,各處的糧食商人紛紛的開始調撥頭寸,準備囤積糧食,狠狠的在各處城鎮平民身上刮一次油。
“四分半!”
“八分!”
“五分!但是提督操江衙門的常例我們不再交了!江南的大小船隻,出入吳淞口、錢塘江各處,南粵軍水師務必要保證船隻貨物人口的安全!”
“五分!不包括提督操江衙門的常例錢!南粵軍水師為了查緝奸狡,依舊要看到操江衙門的旗號才可以放行!”
“同時,江南各世家大族,得讓我隆盛行在江南各處城鎮辦報紙,招募不第秀才,落第童生來撰寫文章。”
報紙這種事情,在經濟繁榮、思想文化都極為活躍的江南地區,不算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大多數是停留在抄錄、翻印邸報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