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化正要繼續追問,門外的中軍進來請示,已是到了掌燈時分,為傳旨欽差準備的接風宴席已然齊備,是否可以開席?
“五羊城中眾官員將領為天使接風洗塵,還望公公賞光。”
酒宴擺在了越秀樓上,推開木格窗,正可以觀看廣州城的萬家燈火。王公公頭戴一頂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領簇錦袍服,腰裡系一條玲瓏白玉帶,腳下穿一雙文武皂靴,這身打扮正是大明標準的大太監服飾,雖然是太監,卻也是威風凜凜神采飛揚。
窗外點點燈火映著天上燦燦星光,廣州全城在夜色中隱隱可見,珠江上點點帆影漁火閃動,不由得王德化讚歎道:“廣州,好一個絕妙所在啊!”
“公公卻未曾見那南中的河靜、順化等處風光景緻,那才算得上是洞天福地。”姜一泓已經從糾結的情緒中擺脫出來,自己給自己尋了一個留在廣東的理由,“這廣東布政使依舊是朝廷經制官員,並非是李總督手下。留在嶺南行政,正可以大展平生所學,不亦快哉?!”
“哦?還請姜大人指點一番。”
姜一泓正要說說南中風物見聞,一旁的司宴官過來延請各位大人入席。按尊貴禮數客套一番,各官相讓到座位上去。王德化公公作為傳旨欽差自然坐到了首席的位置上,姜一泓大人作為廣東的東道主地頭蛇,便在主位上落座。而李華宇、廖冬至、梁寬、吳六奇與吳標等人便在主客位上落座,餘者眾官分兩旁僉坐。
明代後期隨著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都是出現了豪奢異常的風氣,有人在筆記中這樣記載:“ 今之富家巨室,窮山之珍,竭水之錯,南方之蠣房,北方之熊掌,東海之鰒炙,西域之馬奶,真昔人所謂富有四海者,一筵之費,竭中家之產,不能辦也。”
而這頓為傳旨欽差接風的酒席,自然不能差了。王德化自詡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經歷過無數的大場面,但是,見到了今天為他接風的這個景象,也不由得有些驚訝了。
桌上擺的是一整套金制席面,從湯匙到食碟、酒具俱都是上好赤金打造而成,一雙鑲金牙筷子整齊的擺放在右手邊上。一個極為醒目的水果塔被僕人們小心翼翼的擺放在桌案正中,唯恐一不小心上面的水果滾落下來,毀了大家半天的勞動果實。
隆冬時節,在宴席上堆砌起水果塔,這樣的做派,也只有這廣州城能夠做到。在大明內地,便是素有富庶之稱的松江府,縉紳之家,遇到喜壽之事或宴官長,“一席之間,水陸珍饈,多至數十品。即庶士及中人之家,新親嚴席,有多至二、三十品者,若十餘品則是尋常之會矣。然果品用木漆果山如浮屠樣,蔬用小瓷碟添案,小品用盒。俱以木漆架高,取其適觀而已。”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王公公取上一顆荔枝輕輕剝了皮,讓那清甜的汁水在口腔中蔓延開來,仔細的享受著這曾經險些讓大唐亡了國的水果誘惑力。
僕人們在廳堂上點起燈火,剎那間,整個越秀樓上燈火通明,到處充斥著柔和溫暖的昏黃色光線。
晚宴開始了。
為了招待王公公一行人,南中軍可謂煞費苦心。莫要說宴請王公公這場酒席,便是隨行的神機營、三千營的兵士們,也都是每人四碟菜果、四碟冷盤,四碗嗄飯:一甌兒濾蒸的燒鴨,一甌兒水晶膀蹄,一甌兒白炸豬肉,一甌兒爆炒的腰子。落後才是裡外青花白地瓷盤,盛著一條燒製的香噴噴海魚,數十壇燒黃二酒堆放在空地上,供兵士們隨意飲用。
而越秀樓上,更是五割三湯的規格。
燒鵝、燒乳豬、燒鹿、錦纏羊,每一道菜上來時,都有廚子跪拜在欽差面前向大人稟明,此樣菜品來自何處。
一時間,來自河靜的鴨鵝,來自臺灣的草鹿,來自扶桑的海老,來自暹羅的燒豬,令人有眼花繚亂目迷五色之感。
五割之後,便是三道甜湯,更是吃得王大掌印眉開眼笑。這個儀式走完,有人安排了戲子上來,請諸位大人們點戲,王公公推辭不過,便先點了一出滿床笏,正是郭子儀過生日,七子八婿到齊,喜樂無邊的好事,暗地有影射李守漢,只要為國平亂,少不得功名富貴壽考的好事。
到了這個時候,宴席的第一個波次高潮便開始了。在戲子們咿咿呀呀的的曲調聲中,各位官員紛紛起身向王公公敬酒,報上本身官職姓名履歷,口中唸唸有詞,“為天子壽,為公公壽!”
如此一來,這就不能不喝這酒了。好在官員們敬酒也不敢扯著耳朵硬灌,王公公倒也應付裕如。此時節就看廚子們餚核雜進。水陸珍饈,多至數十品菜餚點心一道道流水價送了上來。看得王公公不由得暗自咂舌。。
除了菜餚奢侈外,美食還得美器,器皿之考究自不待言。便是酒類也是品種豐富多彩。在內地常見的茉梨花酒,木樨荷花酒,河清酒。竹葉清酒,菊花酒等等酒類自不必說,更有南中自己釀製的燒酒,入口如烈火在口中燃燒一般,“此酒必須軍中勇士好漢才配得上,咱家消受不起。”
王德化命人將一壺燒酒送給了廖冬至、吳六奇、吳標三人,只見吳廖二人起身謝絕,聲稱夜晚還要巡營,有軍紀在身不敢飲酒,免得誤事。只有吳標離座遠遠的朝著王德化這邊叩頭拜謝。
“姜大人,還請講解一下這南中是如何的洞天福地?”
“哈!公公,您反正也是要前往南中面見大將軍,這南中景物,到時自會飽覽一番,下官此時說了,未免有花上曬衣、煮鶴焚琴之感。”
“誒!大人這樣說來就不對了!南中也好,廣東也罷,俱都是我大明疆域,又何分彼此?還望大人如實相告!”
“那,下官便檢點幾樣事情說說,不妥之處,望公公見諒。公公以為這廣東省城以及周邊府城、州縣道路如何?”
“咱家一路前來,也曾看到過,到處都是通衢大道,軍民人等往來便利。正所謂物暢其流,人利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