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三百三十章 南北風雲(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章 南北風雲(中) (1 / 2)

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瀋陽城。

黃太吉的皇宮內,葛布什賢超哈營的兵士們沿著宮門一直排列到十王廳前。十王亭上,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們照著各自所屬各旗分列,倒也顯得濟濟一堂,熱鬧非凡。幾十個清軍中貴族、高階將領、官吏聚集在一起,貴族們大聲談笑,將領們議論著今年的收成,軍馬是否可以養肥些,奴才們是不是會好好的耕作。內三院的漢人官員們努力矜持些,言談舉止都頗為文雅。

看著窗外的驕陽,進入五月,天氣越來越熱了,時間過得好快。

眼見就要夏收了,遼東終於可以熬過今年的春荒了。今年收穫的糧米加上從各處運來的糧食,可以讓八旗軍民在冬天的時候過得寬裕些。不過,黃太吉有著自己的想法。他不打算用這些糧食來養活自己的軍隊和百姓、奴才。可以用別人的糧食來養活自己的兵馬百姓,這叫做因糧於敵,是黃太吉今天召集會議的目的。

遼東建奴建立的政權,不管是當初的天命汗努爾哈赤、還是後來的天聰汗、崇德帝黃太吉,首先是一個軍事色彩很濃厚的集團。為了保證這個集團的生存,必須要不斷的向外征戰,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獲得足夠的錢財和物資來維持集團的運轉。

而為了維持這樣強大的軍事力量,清國組建了大量的重甲步兵與騎兵,這是別的遊牧民族與漁獵民族所沒有的。相對於明軍、朝鮮軍、蒙古兵來說,清軍的軍事優勢是明顯的,主力精銳之多,士氣之旺盛,戰鬥力之強悍,都是令他們望而卻步。

但是,要裝備維持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則是要有相當的工業基礎。

哪怕是手工業。

早在努爾哈赤時期,盛京城外就鐵匠鋪綿延十數里,煙火晝夜不休,城西聚集了大量的作坊匠鋪,專門為軍隊打造兵器。由於清國對兵器打造管理嚴格,動輒殺頭,所以他們生產出來的兵器盔甲頗為精良。

此時盛京城外菸火塵霧遮天蔽日,丁當聲響不斷,無數工匠在清兵監視下彷彿一群群工蟻般往來忙碌,搬運物料,打造兵器。這裡聚集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作坊,似乎連綿看不到邊,多以鐵匠鋪為主。成千上萬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工匠在爐火前緊張地忙碌著。打製刀槍,打製鳥銃,鑄炮等,沒有一個人敢不認真。

比起明軍上下剋扣、朋比貪汙的軍工製造業,清軍的兵器生產質量監督管理顯得十分嚴格,所謂的“弓箭射甲不入立斬工人”。每炮,每刀槍上,都有相關的人員名銜,一便表功,二便究責。這種招數不新鮮,從秦國開始就用了,任何一個野蠻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政權都會採用。如果因為兵器火器精良,因此得勝,清國方面倒是不吝賞賜,優秀的工匠,可給於官位,特別對鑄炮銅工而言。

不願作官者,每月賞給糧銀二兩,每季領米五石三鬥,還會恩賜房屋、地畝,更賞給世代金火拜唐阿。

天聰四年時,由於後金凱旋而歸,就特詔鐵官範巨炮加以優賞。天聰五年,鑄炮匠人王天相便從奴隸擢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天聰七年三月,再以創鑄之功升授備禦。

正因為這些工匠的用心打製,所以清國出產的兵器才能精良。

清國的軍工業發展到了一個什麼地步?

在大明就有“善鑄紅夷炮”名聲的前京營戎政副協理、兵部右侍郎劉之綸之標將、副將丁啟明,被俘歸降後,作為監造官負責清國一干紅夷大炮及鳥銃的打製,在天聰年時,他負責監造一系列的‘天佑助威大將軍’紅夷大炮,指揮匠人金世祥、王天相等,成功鑄炮一批,受到了皇太極的讚賞。

龐大的工人隊伍,堅強的技術力量,嚴格的質量檢查監督體系,充足不計工本的原料投入,為清軍的軍事裝備超過左近的幾支武裝力量,成為當時亞洲乃至全世界數一數二裝備精良的軍隊。

但是,同任何一個不顧經濟規律,將工業在農業基礎不足以為眾多的工業人員提供足夠的糧食和肉食油料的時候強行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政權一樣,黃太吉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

儘管他沒有讀過馬老爺子的書,也看不懂政治經濟學,是否讀過《管子》一書也尚在猜測之間,但是,對於經濟執行的道理卻是瞭解的。

雖然在他即位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來提高漢人地位,緩解滿洲人與遼東漢人之間的矛盾,將原先努爾哈赤提出的漢人反抗者屠殺,降順者為奴的制度作了調整,規定各級官員貴族所應享有的奴隸數量,其餘的人編為民戶,在遼東進行耕種。

為了削弱打擊各大貝勒、貴族的權力、聲望,黃太吉還退出了離人制度,規定,凡是犯了謀逆、忤逆等大罪的貴族,允許奴隸告發之後恢復自由之身。

這些措施雖然起到了恢復農業生產、緩解矛盾的積極作用,但是,試想一下,一個擁有著數十萬不從事農業生產的軍隊、手工業者、官吏、貴族等人員的政權,又處於寒冷地區,農民缺少金屬工具和肥料,如何能夠為這些人提供足夠的糧食?否則也就不會有一石摻了沙子的小米在遼東可以賣到八兩銀子的價格記錄了。

於是,在自己不能保障為自己的軍隊、工匠、官員、眷屬提供足夠糧食的情況下,便只能將目光投到外面。

外面的來源一個是貿易,透過山西的八家商人在大明的領域內進行採購,而另外一個來源,就是進關自己動手搶!

要知道,就算是貿易,所支付的金銀等硬通貨,也是透過進關劫掠而來的!

開春以來,有山西商人從遙遠的南中透過福建水師的關係採購到了大批的糧食,為數有數十船之多。雖然對於擺脫春荒困境來說仍舊是杯水車薪,但是對於緩解人心卻是至關重要。不過,山西商人可以賒賬,這些打著福建水師旗號的傢伙們卻是要真金白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要想庫房裡有糧食、布匹甚至是火炮刀槍盔甲和上好的好鐵,便要用黃澄澄白花花的東西去換,可是,那些東西也都是從關內搶劫而來。

要想擁有這些東西,擁有那些糧食布匹綢緞,便只有一條路,進關去搶!

今天,召集這次朝會,便是要議入關伐明之事。

當然,這是說的冠冕堂皇的旗號,翻譯過來就是進關去搶!搶錢搶糧搶人口搶物資!否則,清國這個盤踞在關外的政權就會因為財政運轉不靈物資匱乏而出現更大的危機,必須要在危機出現之前將其緩解一下!

而參加此次朝會的諸位王公大臣們卻未必能夠完全理解黃太吉的這番心思,只是在各自旗下的亭子旁彼此聊著天,攀著交情,互相打聽各自莊子裡的出產,炫耀著身上的掛件,火鐮、火石、吃肉的銀把小鋼刀,鑲著碎寶石的純鋼小酒壺,都成了各自身份的象徵。

而這些,大多都是從中街上的隆盛行商鋪中以極為低廉的價格購買而來,至少在各位大人王爺眼裡是物美價廉之物。

“皇上駕到!”

“奴才們參見皇上!”

在眾位親王郡王旗主貝勒大臣山的參見聲中,黃龍傘蓋之下,黃太吉身著龍袍,在幾個親信大臣的護衛下,鼓吹升殿。

看著在自己腳下跪倒的親王、郡王、旗主、貝勒,黃太吉的黑臉上露出了笑容。

“眾位請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