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奪鼎1617> 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島(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七章 香港島(下) (1 / 2)

本來沛霆想給哥哥沛霖寫封信,向他把今天的見聞和感受告訴他,順便說說關於對於南中軍的繼承人問題看法,以及李家應該支援哪個兒子等問題。想了良久,他還是壓抑住了自己的這個想法。

歷來的深宮之中權力鬥爭實際上都是圍繞著這個進行,李家雖然當年身在邊陲,但也知道神宗與文官集團的那些矛盾鬥爭的由來,還不就是萬曆皇爺想立喜歡的兒子為太子,結果文官們卻哭著喊著要求他依照祖制立皇長子為太子。

屁話!要是按照祖制的話,成祖還當不了皇帝呢!

一邊從簿子上仔細的將那記載著今日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幾頁紙撕了下來,湊到燈火上點燃,將紙灰撥散,沛霆決定哪一天回南中順化見到兄長的時候,要認認真真的同他商討一下這個問題。

就在李沛霆在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成寐之時,東方的天空出現了一抹魚肚白,九月十二的清晨來臨了。

港島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南中軍水師的營帳,在營帳的後方空地上,玄武營的輜重兵和伙伕們開始在炊事車旁為全軍準備早飯。

早飯的品種異常的豐富,除了正常的粥飯之外,肉、鹹蛋、肉饅頭,在籮筐裡高高的堆得如同小山一般。

“二哥,今日全軍就要揚帆北上,你在這裡稍後幾日,待我等從福建有訊息傳回,你再行返回廣東省城。”

臨時搭建的帥帳之中,守漢坐在自己的早餐桌前手中擎著筷子,一面據案大嚼,一面同坐在對面陪他一同用早飯的沛霆交待著後續的工作。

“我們從福建海面南下之後,這裡的一應軍需物資,便不再運回南中,由您在廣東、福建等處悄悄出售便是。”

聽聞守漢要將這裡的萬餘擔軍糧和上萬斤油鹽,以及萬餘斤熟鐵全部交給自己處置,沛霆知道,一定是又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要是單單只是給自己一個商業機會的話,守漢絕對不會這麼正經八百的交代他。

果然,接著便是一連串的發問了。

“近日廣東各處米價如何?是不是按照我們的意思被控制在了穀賤傷農的地步?”

其實這話都不用沛霆回答,只要守漢自己看看南中各處稅關、港口出口大米、稻穀的數字就可以推算出一二來了。

那些紅頭船,一面將試圖到南中這塊據說是充滿了可以過上富庶生活希望的土地碰碰運氣的人送到他們的目的地,一面在回程時滿載著廉價的稻米作為壓艙物回到廣東,一轉手便是暴利。

“主公,珠江、東江各處城鎮之中,大小米號糧行油鹽店,已是十成中七成出售我南中之物,眼下有不少外路商人在粵收購稻米北上,或是至福建,或是至江西、湖廣等處出售牟利。”

“牟利?利潤幾何?”

守漢將一籠水晶蝦餃如同風捲殘雲一般打掃乾淨後,命人在面前沏上一壺武夷山的巖茶,同沛霆討論起東南幾省的物價來。

“眼下內地陝西民亂頻生,近日據報,已經在山西等地流竄,另有一股似乎有南下入川之勢,我便以這陝西之米價來為主公剖析一二。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陝西災荒,糧每石二三兩。萬曆四十年關陝饑荒,米石價格達到三兩。倒是天啟年間,所謂的魏閹魏忠賢獨攬朝綱之時,米價頗為低廉。眼下的那位崇禎天子朱由檢即位後,陝西等處糧價開始上漲。米價一般以三兩為常價,遇有災害,便更是有價無市,據聞有鬥米三錢倍增七錢者。而到了去年,崇禎四年,陝西的榆林府鬥米竟至銀六錢,人安定鬥米至一兩二錢,這如何不讓百姓成為流民?”

“眼下兩廣所產之米價不敵我南中之稻米,但,各種捐稅、遼餉、剿餉卻又不能不交,便有那黑心商人到此在農人手中收購,運到各地發售,以五錢一石為例計算,即便照著二倍之價格計算沿途運費、捐稅、損耗,運到江西、福建、湖廣等地,亦可謀取暴利。便是照著三兩銀子一石米計算,至少其中之利在一兩五錢以上。如果再算上大斗進小鬥出、在米中摻雜些麩糠砂石之物,則其中之利則是不可倍言。”

“等一等!”守漢發現了沛霆話語中的毛病。

“你方才說有人將兩廣之米往江西、湖廣、福建等地販運,福建倒也罷了,歷來是人多地少,地狹人稠。那湖廣、江西,不是向來都是號稱魚米之鄉?所謂的‘湖廣熟天下足’?”

湖廣熟天下足,這話自然不假。但是,眼下湖廣的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雖然有著數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但是上好的土地不是宗室之地,便是官員縉紳的田莊,有幾個交糧納稅的?大都是將米運往江南牟利。除了漕糧之外,湖北運出省的糧米便有一千萬石之多。

而承擔了幾乎大明朝廷幾乎三分之一稅賦的蘇松太平原杭嘉湖平原,更是早就將魚米之鄉變成了純粹的糧食輸入地區,不但漕糧是要採購外地,主要是湖廣的大米來填補,便是日常吃的米也是要靠外地運來。

“當初我在上海縣時,上海縣每年要從各地運來的稻米在三十萬石上下!這也就是為啥鹽漕兩幫將我南中派駐江南之人視若父母之故,確實是衣食父母啊!萬曆十六年春,上海縣先大旱、大疫,至夏五月(陰曆),又是大水。秋七月,大風,田禾俱盡,民大飢。據編修《縣誌》的老先生們說,當時,鬥米銀二錢,鬥麥銀一錢,人啖糟糠,屑豆餅作粥,這還是素稱是富庶之地的松江,換成別的地方,更是那三個字,人相食!”

看著這個一貫在守漢眼裡是喜歡華衣美食美女的紈絝子弟的沛霆竟然能夠說出如此攝人心魄的話來,守漢不敢想象內地的災害發展到了一個什麼地步。不過,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要穩住心神,不可以因為一點心中的不忍,而壞了大事!

勉強壓制住心中的那種莫名其妙的衝動,守漢不住的告誡自己,要忍,要忍住!要學習一下朱重八,沒有足夠的實力之前,不要做與之不符的事情。

“兩廣情勢如何?”

從天啟年間開始,守漢便對兩廣地區進行試探,到了崇禎年間,更是大舉向兩廣地區進行傾銷,從糧食、食油、精鹽、白糖、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到鐵這種昂貴的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都囊括在其中。

沛霆狡黠的朝守漢笑了笑,“主公明見萬里之外,又何必明知故問?”

對於守漢的幾個秘密偵探機構,沛霆也是心知肚明,但是,自忖自己一不謀反,二不貪汙,在自己的職位上兢兢業業的辦事,自然是不怕守漢這些秘密機構的作為。何況這所謂的調查室、統計室等處,對外的興趣要遠遠大於對內揮起屠刀的興趣。

“主公指定了江南的富安府、平康府、平順府、鹹順府、寧順府、鎮邊府、藩鎮府、長屯府、 龍湖府、朱犢府、河仙府等處州府所出之米糧北上,再加之鐵廠所出之鐵,兩廣百姓已經快要吃不消了。眼下廣東各處州府又是催科甚急,全省的秋糧正在雞飛狗跳的徵收,如果我所料不錯,怕是在年前,廣東便會有一個大澤鄉出來!”

“如果是這樣,那我的部屬便要調整一下了。”

守漢拎起茶壺往沛霆的茶杯裡續了些茶水,“你在我們北上之際在新安縣僱傭些泥水匠來,把這裡的房屋修繕一下,要能夠令玄武左營的兵士居住下來,還要有戰守設施。”

“主公的意思是?”

聽聞要留下一營兵在港島,不由得沛霆大為興奮,身邊有著一支強悍的武裝在,心裡總是踏實許多的。何況現在各地都是風聲鶴唳,不時的有地主和佃農之間衝突、殺死人命的事情被傳出來。

“屬下定當盡心竭力!”

正欲再向守漢說點什麼,門口的親兵傳來行禮之聲,一個小身影連跑帶跳的衝了進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